


二方一組
“三希堂精鑒璽”青玉質 螭紐 漢文篆書
面長四厘米 寬二·二厘米 通高一·九厘米 紐高一厘米
“宜子孫”漢玉質 瓦紐 漢文篆書
面二·五厘米見方 通高一·五厘米 紐高〇·八厘米
查看詳細>>
二方一組
“三希堂精鑒璽”青玉質 螭紐 漢文篆書
面長四厘米 寬二·二厘米 通高一·九厘米 紐高一厘米
“宜子孫”漢玉質 瓦紐 漢文篆書
面二·五厘米見方 通高一·五厘米 紐高〇·八厘米
此二璽是乾隆帝著名的鑒賞類印章,二璽相互配套使用。共貯于紫檀木圭璧式匣內。匣蓋兩端錯金圓雙龍捧乾卦和方雙龍捧“隆”字璽,四周淺浮雕“天保九如”圖案,底錯銀“乾隆御用”四字。同匣裝有青玉圓形印泥盒。
三希堂,在紫禁城內養心殿西暖閣,因這里藏有稀世之珍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而得名。從藝術鑒賞角度看,“三希堂”便成為著名藝術品的典藏地而聞名于世。與之相對應的“三希堂精鑒璽”和“宜子孫”璽便當然成為鑒定性標志。二璽主要鈐蓋于《石渠寶笈》《秘殿珠林》初、續編著錄過的書畫作品之上,具體使用情況在《石渠寶笈》《秘殿珠林》初、續編的“凡例”中有明確說明。如初編“凡例”載:“書畫分貯乾清宮、養心殿、重華宮、御書房四處,俱各用鑒藏璽以別之。又石渠寶笈、乾隆御覽之寶二璽,冊、卷、軸皆同。上等者則益以乾隆鑒賞、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三璽。既分貯四處,所編字號仍分部排次,取其便于觀覽?!崩m編“凡例”載:“內府書畫初入選者鈐用璽五,曰乾隆御覽之寶、曰乾隆鑒賞、曰三希堂精鑒璽、曰宜子孫,或曰秘殿珠林,或曰石渠寶笈。今擇其尤精入書者,各加鈐璽二,或曰秘殿新編、曰珠林重定,或曰石渠定鑒、曰寶笈重編。貯五處者分鈐璽一,曰乾清宮鑒藏寶、養心殿鑒藏寶、重華宮鑒藏寶、御書房鑒藏寶、寧壽宮續入石渠寶笈。以上每件俱同,書中統紀八璽全。五處外別貯者,則曰七璽全。以歸簡易?!背厥馇闆r者外,這兩方璽在鈐蓋時的位置也基本固定,一般都在作品的右下方,且“三希堂精鑒璽”在上,“宜子孫”璽在下。
(郭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