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沈周(一四二七 — 一五〇九),字啟南,號石田,晚號白石翁,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父親、伯父均善畫,他早年承受家學,兼師杜瓊,后博學宋元諸家,自成一格。繪畫上擅長山水、花鳥,尤以山水著稱,有粗、細兩種面貌。早年主宗王蒙,上追董、巨,以細筆為主;四十歲以后博取諸家,著意于黃公望,風格逐漸變粗,形成粗筆風貌;六十歲后汲取吳鎮畫法,筆墨疏簡蒼勁,格調雄健宏闊。其成熟時期的山水,筆墨既具有元人的含蓄蕭散,又吸收了宋院體和明浙派的硬度和力感,于蒼中帶秀,剛中見柔。開創了明代中期的重要畫派 —“吳派“,與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稱“吳門四家“。
此卷畫山巒起伏,溪水蜿蜒,飛瀑流泉,山林之中高士往來,是沈周筆下常見的江南山水。本幅無款,左下角鈐朱文“啟南“、白文“石田“二印。后接紙行書一詩:“高人野居只青山,潔心潔體惟泉然。松風萬壑雜其間,兩崖白石如齒頑。高人日來臥松邊,心游太古體自胖。泉聲如訴石不言,掉頭一笑擎其拳。三者意會友道全,日落青松眼在天。萬事不理交百年,石泉若人人石泉。長洲沈周。“鈐印二:朱文“啟南“,白文“布衣之士“。從風格來講,此卷的書畫都比較類似于沈周晚年的風格,但樹木、點苔,筆弱而漂浮,山水皴染單薄,點景人物,呆板無神。整體而言,筆法輕滑而畫風拘謹,缺乏沈周晚年的蒼厚酣暢,超然灑脫,如徐邦達所稱“筆法勁硬流滑“。徐邦達認為接紙書法“用筆軟弱,結體更散漫之甚“。總之,此卷中的沈周書畫系后人偽造之作。
圖上鈐清嘉慶、宣統內府藏璽,《石渠寶笈三編》著錄此卷為沈周作品。
(張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