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一〇八二 — 一一三五),北宋第八位皇帝,廟號徽宗。元符三年即位,在位 二十五年(一一〇一 —一一二五)。趙佶勤于書畫且精于收藏和鑒別,親自主持翰林圖畫院,編成《宣和書譜》《宣和畫譜》,并刻《大觀帖》。能書善畫,書法自成一體,稱“瘦 金體”,筆畫瘦勁尖峭,極具特色。趙佶不僅有許多書畫作品傳世,一些傳世名作亦經(jīng)過他親筆題押,在中國書畫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此幅《聽琴圖》為設色人物畫,描繪官僚貴族雅集聽琴的場景。主人公道冠玄袍坐于松前石墩上,雙目直視前方,凝神撫琴,前面坐墩上兩位紗帽官服的朝士對坐聆聽。作者以琴聲為主題,巧妙地用筆墨刻畫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音樂意境。畫面背景簡潔,取景于盤繞著盛開的凌霄花的長松與數(shù)竿修竹,襯托出庭園高雅脫俗的環(huán)境。而幾案上香煙裊裊的薰爐,與玲瓏石上的古鼎和優(yōu)雅的琴聲一道營造出一種幽美清靜的氛圍。
畫面上方有宰相蔡京手書七言絕一首:“吟徵調(diào)商灶下桐,松間疑有入松風。仰窺低審含情客,似聽無弦一弄中。”蔡京的書風老勁,字勢豪健,痛快沉著。畫面右上有趙佶瘦金書題“聽琴圖”三字,較以往的題跋結體稍肥。又在左下鈐“御書”朱文方印,上面押“天下一人”。作品構圖簡凈,人物舉止形貌刻畫生動傳神,衣紋線描勁挺略帶戰(zhàn)筆,樹石器具描寫工致而毫無呆板,著色渾厚而不失清麗,是宋代宮廷人物畫的代表作品。
由于本幅有徽宗題名與畫押,此作一度被認為是趙佶所畫,后經(jīng)學者考證,實為宣和畫院畫家描繪徽宗趙佶宮中行樂的作品,而圖中撫琴者,正是趙佶本人。
《聽琴圖》在嘉慶時曾一度被賞出宮給某王府,光緒年間再度入宮,已改裝成立軸,畫上原有的宣和諸璽,以及隔水標題和宋尾紙在改裝時一并去掉了,僅存本幅上的題字、花押與“御書”大印。
(伏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