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康里巎(一二九五 — 一三四五),字子山,號正齋、恕叟等,康里部人(康里為當時西北游牧民族部落)。幼肄業國學,博通群書,從小受漢文化熏陶,其一生為官,多為文職。曾先后任秘書監丞、秘書大監、集賢直大學士、奎章閣大學士、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知經筵事等職。工書法,楷書師虞世南,行、草書學鐘繇、王羲之,是當時少數民族的著名書法家之一。
此卷是康里巎書錄唐代顏真卿《述張旭筆法十二意》一文,該文記錄了張旭和顏真卿觀鐘繇之筆法十二意時的對話,由張旭發問,顏真卿予以解釋,文中不但講了用筆之美、結字之美等內容,還提出了寫字“如錐畫沙”的重要命題。其書是寫給麓庵大學士,書于“至順四年癸酉”(一三三三),時年三十九歲。康里氏的書法多用中鋒,以筆畫遒媚、轉折圓勁、行筆迅疾為藝術特點,陶宗儀《輟耕錄》記載,“一日寫三萬字,未嘗以倦輟筆”,足見他書法上的造詣是與勤學苦練分不開的,此卷不難看出是奮筆疾書,且在快速的書寫中又能嚴守法度,保持穩健的書風,不現輕飄浮滑之態,與傳世墨跡早年見于三十七歲書《柳宗元梓人傳》相比,顯示岀其嫻熟的書藝功力。卷后自識一段。
此卷曾經明項元汴,清曹溶、宋犖及清內府收藏。顧復《平生壯觀》等著錄。
(李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