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維楨(一二九六 — 一三七〇),楨又作禎,字廉夫,號鐵崖,又號鐵笛道人、抱遺叟、梅花道人等,浙江山陰(今紹興)人。青年時代勵學苦讀,三十二歲(一三二七)中進士,署天臺尹,后官建德路總管府推官。元末擢江西等處儒學提舉,未及上任,適逢反元兵亂,遂避居富春山,后徙錢塘,晚年寓居松江。明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召至南京,纂修禮樂書,不久辭歸,抵家卒。性狷直,多才藝,詩風奇詭,號“鐵崖體”,為元代詩壇巨匠。善書法,風格拗強蒼勁,別自成家。
《城南雜詠二十首》載張栻《南軒集》卷七,是對長沙城南諸勝景的吟詠之作。朱熹有和詩《奉同張敬夫城南二十詠》。朱熹詩卷經朱氏五世孫之手轉出,輾轉歸虞子賢,虞氏請楊維楨追和張栻原詩。當時張栻所書原跡已散佚,鐵崖“追和未及,先為補書宣公詩”。此卷書于至正二十二年(一三六二),楊氏時年六十七歲,為其晚年手筆。楊維楨的書法在元代復古潮流中,似有不守常規之感。結體形態上缺少珠圓玉潤和儒雅精到,風格特異,具有一種壯美堂皇的氣象。明代書法家吳寬評其書“大將班師,三軍奏凱,破斧缺斨,倒載而歸。廉夫書或似之”。徐有貞也稱“鐵崖狂怪不經,而步履自高”。此件筆鋒硬峭,筋骨強健,體勢奇崛,筆勢開拓奔放,風格清勁可喜。
此卷明代歸沈時旸。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為閩人林元立所得,后入睢陽丁氏之手。萬歷間馬季聲以厚值從丁氏處購得,并轉贈謝肇淛。入清,藏孫承澤城南書舍。據孫氏跋語,知此卷原與朱熹《城南唱和詩》裝裱在同一卷上,孫氏重裝時分為二卷。孫氏之后,此卷屬王剡拙修堂。后入藏內府,著錄于《石渠寶笈三編·延春閣》。一九二二年遜帝溥儀以“賞溥杰”的名義將此卷攜出皇宮,事載《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賞溥杰書畫目》。此后數十年散于民間,為收藏家王南屏所得,一九五九年由故宮博物院收藏。
朱存理《趙氏鐵網珊瑚》、孫承澤《庚子銷夏記》、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清內府《御定佩文齋書畫譜》等書著錄。
(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