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閉
胤禛(一六七八 — 一七三五),姓愛新覺羅,康熙皇帝第四子,一七二三年至一七三五年在位,年號雍正。胤禛自幼接受嚴格教育,《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稱其“幼躭書史,博覽弗倦。精究理學之源,旁徹性宗之旨。天章濬發(fā),立就萬言“。書藝方面,在四十余年的皇子生涯當中,習字作書為日常必修功課,無論京居還是出巡,從無間斷。胤禛書法早年臨學諸家,多取法米芾、趙孟頫二家,并承迎父皇,摹學董書,同時也受到當時朝野漸行的館閣體書法的影響,逐漸形成遒雄爽健、圓融渾厚的個性書風,其大字行草書,尤能彰顯俊勁之勢。《大清世宗憲皇帝實錄》稱“書法遒雄,妙兼眾體“。
此作書《九日宴群臣擬柏梁體詩序》,載《世宗憲皇帝御制文集》卷六,書于雍正四年(一七二六),雍正帝四十九歲。結(jié)體瘦勁緊結(jié),點劃收放相宜,書風穩(wěn)健純熟。
此卷曾兩度被《石渠寶笈》著錄。先是《石渠寶笈》初編卷一乾清宮,后又被《石渠寶笈三編》乾清宮再次著錄。
(華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