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張若澄,字鏡壑,號煉雪、款花廬主人,安徽桐城人。出身桐城張氏望族,為張英之孫、張廷玉次子、張若靄之弟。乾隆十年(一七四五)進士,官至內閣侍讀學士。與兄若靄皆善書畫。能寫墨花,工山水,善翎毛,筆墨簡貴,風神娟秀。工詩文,著有《瀟碧軒詩鈔》等。
清朝的發祥地是我國的東北地區,因而大、小興安嶺與長白山等處備受清代帝王的重視。史載,乾隆十四年八月七日,乾隆帝行圍至都呼岱,次日登興安大嶺,御制長歌以紀之。是圖即為張若澄根據此詩詩意繪制而成,鉤摹出的山巔行營巧妙點出皇帝親臨興安嶺的主題,但見山勢高峻,重林疊嶂,曲徑蜿蜒,煙氣散漫,正與詩中對興安嶺雄偉崇峻的贊美妥帖契合。
畫上有嵇璜楷書乾隆帝《御制登興安大嶺歌》。
清時,此圖藏于避暑山莊。一九一四年北洋政府成立古物陳列所,所址設在紫禁城外朝部分,內務部與遜清皇室將盛京(沈陽)故宮、熱河(承德)離宮兩處所藏包括此圖在內的二十余萬件文物運至紫禁城,其中書畫均鈐蓋該所文物保藏的庫房 —寶蘊樓為印文的印章以示歸屬,圖上“寶蘊樓書畫錄“朱文方印即是。一九四七年,古物陳列所并入故宮博物院,此圖轉徙院內其他庫房收藏。
(汪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