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根據著錄書及鑒藏印記,此本稱為紹興本《出師頌》。紹興本《出師頌》本無名款,后人認為是西晉索靖或南朝梁蕭子云作,或謂隋賢或唐人書,并無定論。從本幅中有唐太平公主、李約、王涯等人鑒藏印看,書寫不會晚于初唐。據宋米友仁跋定為“隋賢書“當較可信。此書屬較典型的早期章草書體,“蠶頭鳳尾“帶有隸書遺痕,“銀鉤蠆尾“具草書特征,整體書風規整而不失變化,勁健中見自然飛動之勢,古樸又典雅,是六朝以來創立規范章草的傳統體貌,唯稍增飄逸之勢,與隋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草體大致相近。
流傳情況大致是:唐代經太平公主、李約、王涯先后鑒藏;南宋紹興年間入內府;明歸王世懋;清初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內府。此卷本幅后有米友仁、張達善題跋。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十一月初九日,溥儀以賞賜溥杰的名義攜出宮外,一九四五年后散落匿于民間,張達善書跋尾部分被拆分出去。二〇〇三年由拍賣公司征得此卷本幅與米友仁所跋一段,故宮博物院以巨資購回。此卷跋尾部分,二〇一三年九月由中國嘉德和陸牧滔先生捐獻回宮。
明王世貞《弇州山人續稿》、清吳其貞《吳氏書畫記》、顧復《平生壯觀》、安岐《墨緣匯觀》、康熙內府《御制佩文齋書畫譜》著錄。
(張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