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馬和之,生于北宋,生卒年代均未見記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主要活動于北宋末至南宋初期。南宋高宗紹興年間(一一三一 — 一一六二)進士,官至工部侍郎。工畫山水、人物、佛像,風格獨特,筆法飄逸高古,迥異于南宋院體畫法,時人目為“小吳生“。
引首有清弘歷書“志摹忠愛“四字。此卷取《詩經·小雅》中《節南山》等十篇之大意描繪成圖,每段前書《詩經》原文,依次為《節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無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書畫均無款印,舊傳宋高宗趙構書文,馬和之作畫。此卷人物畫的線條吸收了唐吳道子用筆的特點,下筆重而出筆輕,是馬和之典型的“蘭葉描“法,但用筆尚欠古厚清雅的韻致,一般認為是宋人的臨仿之作。
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緣匯觀續錄》著錄。此卷經宋子章、汪令聞、乾隆、嘉慶內府等收藏,民國時溥儀攜出宮。后經張伯駒收藏,由國家文物局調撥重回故宮。
(張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