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霖(生平不詳),雒陽(今河南洛陽)人,以專擅人馬畫供職于金世宗朝(一一六二 — 一一八九),畫風樸拙渾厚,筆法蒼健有力。《昭陵六駿圖》(《石渠寶笈續編》著錄名“畫唐太宗六馬圖卷“)是其唯一的傳世作品。
昭陵,位于陜西省,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太宗于貞觀十年(六三六)下詔由擅建造、繪畫的閻立德、閻立本兄弟主持陵墓的設計與施工。并且諭令將隨他沖鋒陷陣的六匹戰馬即討伐王世充時的颯露紫,征討劉黑闥時的拳毛騧,征伐薛仁杲時的白蹄烏,征戰宋金剛時的特勒驃,討伐竇建德時的青騅,鎮壓王世充、竇建德時的什伐赤琢刻于石屏,鑲嵌在陵墓的北闕,以示對它們的表彰和紀念。因此,這六匹戰馬又合稱“昭陵六駿“。北宋時,這六駿的浮雕被勒石摹刻。趙霖此卷便是參酌了石刻拓片(現藏陜西禮泉縣昭陵博物館)繪制而成,其線條結構幾乎與拓片完全一致。此外,趙霖還兼融了唐代韓幹遒勁而細膩的筆法,將馬的皮毛質感表現得更加逼真寫實,馬的神態也更具神采。畫卷中每匹馬旁有金趙秉文行書“唐太宗六馬圖“題贊,以及介紹該馬的名稱、膚色、乘用時間、所負箭瘡和氣格等文字說明。這些或繁或簡的文字,不僅有助于對每匹戰馬的認知,增強對畫作表現目的的理解,而且,它們作為畫卷構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既起到了間隔每匹馬的作用,又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將動態各異的六駿聯結成一個整體,從而達到形散而神聚的藝術效果。
此圖為清宮舊藏,《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記載一九二二年十一月十四日遜帝溥儀將此圖卷作為賞品,交由其弟溥杰攜出宮外。它曾為北京古玩商張子厚所得,后經國家文物局撥交故宮博物院。
引首有清乾隆帝御題:“昭陵石馬歌。“本幅有乾隆帝御題詩二則,每段有金趙秉文錄唐太宗贊辭,并書題跋,稱作者是趙霖。鈐鑒藏印有清內府“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乾清宮鑒藏寶““石渠定鑒““淳化軒圖書珍秘寶““寶笈重編““淳化軒““古希天子““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八徵耄念之寶““乾隆鑒賞““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諸璽以及“文房之印““吳簡““譚敬之印“等印。
阮元《石渠隨筆》著錄。
(李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