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倪瓚(一三〇一 — 一三七四),字元鎮(zhèn),號云林子等,無錫(今屬江蘇省)人。家境殷實,筑“云林堂““清閟閣“,收藏圖書珍玩。工詩文,善畫山水、竹石,長于書法,諳熟音律。中年以后,信奉道教,崇尚佛學,疏散財產,過著“不事富貴事作詩“的超然于物外的隱逸生活。其山水宗法董源,參以荊浩、關仝筆法,用筆方折,創(chuàng)“折帶皴“。所作多取材于太湖一帶景色,意境清遠蕭疏,自謂“逸筆草草,不求形似“,畫風對明清文人水墨山水畫影響頗大。后人把他和黃公望、吳鎮(zhèn)、王蒙并稱為“元四家“。
本幅款識:“老懶無悰,筆老手倦,畫止乎此!倘不合意,千萬勿罪。懶瓚。“
圖繪一叢幽篁,清碧秀姿,在風中搖曳。繪畫技法,濕筆淡墨為主,略加濃墨分出層次,筆觸靈動。是其晚年之作,顯出倪氏繪畫中超俗絕塵的韻質。
本幅乾隆帝御題詩:“風里試披清奏籟,月中乍展宛飛龍。一梢已占瑯玕性,千畝如看煙雨重。乾隆戊辰御題。“鈐“乾“圓印“隆“方印,朱文連珠璽。戊辰,即乾隆十三年(一七四八),乾隆帝時年三十八歲。
此卷見《石渠寶笈續(xù)編》著錄,定名為“倪瓚詩畫合璧“,即卷中還有倪瓚的詩文。入清宮前經(jīng)明項元汴、清梁清標收藏。民國時局動蕩,畫幅以外的其他部分均被割去,只留畫心被攜往海外。后經(jīng)王南屏收藏,一九九二年由國家文物局收購調撥,得以重回故宮博物院。
經(jīng)清安岐《墨緣匯觀》著錄。
(陶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