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楷(生卒年不詳),南宋畫家。從同時代人的題記和元代莊肅《畫繼補(bǔ)遺》、夏文彥《圖繪寶鑒》記載得知,梁楷的祖先是東平(今山東東平)人,南渡后,寓居錢塘。師賈師古,擅畫人物、道釋、鬼神、山水兼及花鳥。寧宗嘉泰年間(一二〇一 —一二〇四),曾做過畫院待詔,信佛參禪,與妙峰、居簡、智愚等僧人交游甚密,很多作品都因極富禪意而被歸為“禪畫“。他早期的畫風(fēng)傾向于院體畫的工整細(xì)致,大寫意減筆人物畫是梁楷藝術(shù)風(fēng)格成熟期的畫風(fēng),也是中國人物畫史上的里程碑。釋居簡《贈御前梁宮干》詩評梁楷用墨曰:“梁楷惜墨如惜金,醉來亦復(fù)成淋漓。“明代汪珂玉在《珊瑚網(wǎng)》中評云:“畫法始從梁楷變,觀圖猶善墨如新。古來人物為高品,滿眼云煙筆底春。“夏文彥《圖繪寶鑒》記載:“嘉泰年(一二〇一 — 一二〇四)畫院待詔,賜金帶,楷不受,掛于院內(nèi),嗜酒自樂,號曰梁風(fēng)子,院人見其精妙之筆,無不敬伏,但傳世者皆草草,謂之減筆。“梁楷繪畫風(fēng)格的影響主要在杭州地區(qū),流行于南宋中期至元代中期。元代中期后,梁楷的大部分作品被入元的日本高僧帶回國,對日本的繪畫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被推崇為禪宗水墨畫的宗師。
此卷圖繪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為老媼書扇的故事。右署款“梁楷“,本幅有弘歷題詩,后有元、明諸家題跋,且有“桂坡安國賞鑒“,項元汴諸印,清代乾隆、嘉慶、宣統(tǒng)內(nèi)府諸印。徐邦達(dá)先生指出:“此圖柳樹用簡筆直皴,每筆多斧鑿痕,而筆與筆之間又大都很不貫氣;樹下長草亦雜亂無章,人物衣紋用蘆葉描法,稍好,然亦輕飄不夠沉著;款字尤生硬而較嫩弱,很明顯題跋也出于臨摹,并且好像是一手寫的;吳寬、項元汴跋亦偽,但寫得比較像。項氏諸藏印顯是個臨摹本,元人印亦偽。此本大約出于清初人復(fù)制。“在此基礎(chǔ)上,肖燕翼先生注意到明清人著錄中多有梁楷《右軍書扇圖》的記載,故宮藏本中元張淵的題跋與明李日華看到的相似,當(dāng)是在后者基礎(chǔ)上加以改動、刪減而成。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