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拓懋勤殿本淳化閣帖(之第一冊 第十冊)

《石渠寶笈》著錄名稱:宋拓淳化閣帖
錦面 白麻簾紋紙挖鑲裱 濃墨擦拓 蝴蝶裝
墨紙半開 縱二五·二厘米 橫一三·一厘米
《石渠寶笈續編》著錄 懋勤殿貯藏
查看詳細>>關閉
是帖以提梁木匣盛之,匣面刻填藍色楷書“淳化閣帖,乾隆戊午鑒定宋拓”,填朱“石渠寶笈”“寶笈重編”二印。按照木匣上刻字,乾隆戊午年為乾隆三年(一七三八),說明至少乾隆三年時這部帖已在宮中。《石渠寶笈續編》著錄“鑒藏寶璽七璽”全,但帖中未見“七璽”。
此本與上海博物館藏明潘祖純跋本同石所出,其宋刻原石今存杭州浙江省圖書館古籍部。宋淳化三年(九九二),宋太宗趙炅令出內府所藏歷代墨跡,命翰林侍書王著編次摹勒上石于河南開封宋內府,名《淳化閣帖》。此帖又名《淳化秘閣法帖》,簡稱《閣帖》,系匯帖,共十卷。第一卷為歷代帝王書,二、三、四卷為歷代名臣書,第五卷是諸家古法帖,六、七、八卷為王羲之書,九、十卷為王獻之書。宋代記錄此帖為棗木刻,初拓用“澄心堂紙”“李廷珪墨”,未見此種拓本流傳。因帖石早佚,摹刻、翻刻甚繁,其中顧從義本、泉州本、肅府本等較著名。
(許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