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內務府編《延春閣上等次等<石渠寶笈>手卷》
清內務府編《延春閣上等次等<石渠寶笈>掛軸》
清光緒二年(一八七六)內府抄本
開本 縱三四·七厘米 橫二三厘米
查看詳細>>
清內務府編《延春閣上等次等<石渠寶笈>手卷》
清內務府編《延春閣上等次等<石渠寶笈>掛軸
清光緒二年(一八七六)內府抄本
開本 縱三四·七厘米 橫二三厘米
清不著編者《延春閣上等次等<石渠寶笈>冊頁》
每半頁九行,每行五至二十二字不等,墨筆楷書簽題 “延春閣上等次等石渠寶笈冊頁”及“光緒二年 月 日立”。
延春閣原存書畫檔案之一,一冊。此件手寫原冊卷端題“光緒二年二月二十日起”,小題“奴才范長祿”等字樣。全書收錄延春閣貯藏帝王和歷代書畫名家的書法、繪畫、法帖、尺牘等冊頁,共計六百八十二件,以其作品質量,分為上等、次等。主要內容著錄依次為:作品時代、作者、名稱、數量、裝具、附件傷殘情況等等。行文中時有黃簽題記,如:“光緒六年六月十四日總管李雙喜,要去,賞惇親王五十歲生辰用,壽寓恬熙冊頁一冊。”卷末黃簽:“光緒七年五月十六日奉旨查過延春閣上等下等石渠寶笈冊頁,內有現少,奏明奉旨開除。”均詳細注明某種冊頁于何時何地賞于何人。
(李歡)
清內務府編《延春閣上等次等<石渠寶笈>手卷》
延春閣原存書畫檔案之一,一冊。每半頁九行,行字數不等。封面以黃綾裝裱,上題檔案名稱及“光緒二年 月 日 立”,每頁騎縫處鈐“廣儲司印”。
此冊檔案記錄了光緒二年(一八七六)二月二十日起,太監范長祿奉旨陸續查得藏于延春閣的上等、次等《石渠寶笈》手卷共計五百三十五卷,其中上等手卷三百二十九卷,次等手卷二百零六卷。中間“趙孟頫二體千字文手卷一卷” “董其昌瀟湘奇境手卷一卷”等貼有黃紙浮簽,據書末黃簽標注可知,此系光緒七年(一八八一)五月十六日總管孫進喜奉旨查賬,發現有少,奏明之后,奉旨開除。此檔反映了光緒初年延春閣《石渠寶笈》手卷的陳設及變動情況。
(楊國彭)
清內務府編《延春閣上等次等<石渠寶笈>掛軸
延春閣原存書畫檔案之一,一冊。每半頁九行,行字數不等。封面以黃綾裝裱,上題檔案名稱及“光緒二年 月 日 立”,每頁騎縫處鈐“廣儲司印”。
此冊檔案記錄了光緒二年(一八七六)二月二十日起,太監范長祿奉旨陸續查得藏于延春閣的上等、次等《石渠寶笈》掛軸共計五百三十一軸,其中上等掛軸三百五十一軸,次等掛軸一百八十軸。掛軸間或貼有黃紙浮簽,上注明掛軸去向,如“光緒六年三月初六日總管李雙喜送醇親王福晉四十歲生辰用宋刻絲瑤池獻壽一軸” “光緒六年六月十四日總管李雙喜要去賞醇親王五十歲生辰陳洪綬畫桃源圖一軸”等。書末黃簽標注總管孫進喜于光緒七年(一八八一)五月十六日奉旨查賬,查得賬、物相符并上奏皇帝。此檔反映了光緒初年延春閣《石渠寶笈》掛軸的陳設及變動情況。
(楊國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