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位于江西省東北部,原名新平,因地處昌江東南,故又名昌南鎮,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改稱景德鎮,以皇帝年號名。景德鎮地處群山環抱之中,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歷史上曾以瓷、茶而聞名中外。瓷、茶并茂,工商輻輳,促進了城市的繁榮和經濟的發展,曾與湖北的漢口鎮、廣東的佛山鎮、河南的朱仙鎮并稱我國古代四大名鎮。文獻記載景德鎮制瓷始于漢代,但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瓷窯遺址為五代時期。明、清以來,隨著歷朝皇帝在景德鎮設御器(窯)廠,專門燒造宮廷用瓷,帶動了民營瓷業的發展和繁榮,于是,天下至精至美之瓷器莫不出于景德鎮,景德鎮也因此博得“瓷都”之美譽。
官名,始置于戰國。此后,博士官制雖歷代相沿,而職能與前已有所不同。清代欽天監博士為欽天監下屬的職官,專司指示更點。
瓷器釉彩之一,被用作白地藍花瓷的專稱。因藍花在釉下,所以青花屬釉下彩。其原料為含氧化鈷的鈷土礦,以藍青色料在瓷胎上描繪紋飾,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溫還原焰中一次燒成。元代景德鎮已能燒制成熟的青花瓷器。青花瓷器的盛行改變了青瓷為主的局面,成為明、清兩代中國瓷器生產的主流。
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相結合的彩瓷品種。始見于明代宣德年間,真正的斗彩則成熟于明成化年間。成化釉上彩一般有三四種,多則達六種以上,色彩較鮮艷。它是以青花料在瓷坯上雙勾出花鳥、禽獸、人物的輪廓線,施透明釉,入窯高溫燒成后,再在釉上填入彩料,再入窯經低溫燒成。斗彩瓷器以小件杯、碗、高足杯為主,大件瓷器較少。清代斗彩瓷器以雍正斗彩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