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緣——黃苗子郁風藝術展”暨作品捐贈儀式在神武門舉行
        “藝緣——黃苗子郁風藝術展”暨作品捐贈儀式在神武門舉行
        “藝緣——黃苗子郁風藝術展”暨作品捐贈儀式在神武門舉行
        時間:2011-09-21
          2011年9月16日,“藝緣——黃苗子郁風藝術展”在故宮神武門展廳開幕,共展出黃苗子、郁風夫婦的40件書畫作品及部分藝術著作,其中10幅書畫珍品捐獻給故宮博物院收藏。
          黃苗子先生的長子黃大雷、次子黃大剛,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國家文物局原局長張德勤等出席當天的開幕式,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及廣東中山市文聯發來賀信,故宮博物院李文儒副院長主持開幕儀式。鄭欣淼院長在開幕式現場向黃苗子家人頒發捐贈證書,并贈送《藝緣——黃苗子郁風書畫集》和《故宮書畫館》書籍一套。
          黃苗子先生長期活躍于文化藝術界,交游甚廣。他少時受家庭熏陶,喜愛詩畫文藝,后在上海從事美術活動。他八歲學書法,十二歲從鄧爾雅習篆書,又受伊秉綬隸書影響,作品以篆隸最為精彩。在長期的書法創作實踐中,黃苗子先生廣泛吸收各種書法傳統,將古篆字、畫像磚、石刻瓦當等傳統的文化藝術精華與繪畫構成的形式感巧妙結合,獨成“苗子體”書法。他的繪畫技巧兼有文人水墨畫自由書寫的特性,又有重彩畫的色澤美。他治學嚴謹,發表過不少研究八大山人吳道子等方面的美術史論文章,由他點校或參與校對的《畫繼》、《畫繼補遺》、《法書要錄》、《圖畫見聞錄》、《歷代名畫記》等書籍,已成為藝術史方面的權威性資料。他的散文詩詞亦廣受好評,出版美術論著、書畫集、散文集、詩集多種。
          郁風(1916年—2007年)是著名畫家、美術評論家、散文作家。少年時受叔父郁達夫影響,思想進步,愛好新文藝,入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及南京中央大學藝術學系學習繪畫,早期從事水彩畫的創作,晚年則熱衷于現代中國畫的探索。她的畫作構思精巧,色調秀麗,意境清雅,抒情意味濃郁。她還將獨特敏感的藝術觸覺融入她優美的散文之中,形成了清新、明麗、質樸的文風,散發著女藝術家的細膩與光彩。
          年輕時代的黃苗子、郁風,投身左翼文藝事業,親身經歷了風云變幻,對藝術的共同信仰貫穿于他們六十余年的風雨歷程。世事滄桑中,他們談藝共勉,相濡以沫,傳為一代佳話。在他們眼中,藝術創作是“一種心靈游戲”,而每個藝術家因經歷的苦樂不同,藝術上的表達方式、感情、風格也各自不同,自己只是“平凡的藝術信徒”和“行走在藝術上的票友”。他們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歷和對中國藝術的巨大貢獻,閃耀著人性與文化的華彩,歷久彌新,生機勃勃。
          此次展覽是對這對藝壇伉儷以藝結緣、攜手相伴的傳奇人生和豁達率真的人生態度的一次絕佳詮釋。展覽將于2011年9月29日結束。

        黃苗子

        黃苗子,曾用名黃祖耀,廣東中山人。生于1913年。當代知名美術史家、美術評論家、作家、漫畫家、書法家。先后任《新民報》副總經理、貿促會展覽部副主任、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曾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全國文聯委員,第五六七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著有《貨郎集》、《敬惜字紙》、《無夢庵流水賬》、《青燈瑣記》、《風雨落花》、《雪泥爪印》、《世說新篇》、《牛油集》、《三家詩》、《吳道子事輯》、《八大山人傳》、《畫壇師友錄》等。
        先生8歲師從鄧爾雅學書法,諸體兼備,頗具功力。

        神武門

        伊秉綬

        伊秉綬(1753—1815年),字組似,號墨卿,福建寧化人。清代中期著名書法家。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進士,授刑部主事,遷員外郎。又曾官惠州、揚州知府,在任期間頗有政聲。工詩,善畫墨梅,尤以擅書名于時,書工楷、行,以隸書最負盛名,位列乾嘉八隸之首。伊秉綬與鄧石如的活動時間大致相同,評者謂其與完白山人共為有清一代碑學之鼻祖。著有《留春草堂詩鈔》、《墨庵集錦》等書行世。《清史稿》有傳。

        吳道子

        吳道子(約685—758年),一作(?—792年),唐代畫家,陽翟(今河南禹縣)人。擅畫道釋人物,兼工山水,亦善繪樓閣、草木、鳥獸。張彥遠認為“山水之變,始于吳(道子),成于二李(李思訓、李昭道)。”所寫衣褶有飄舉之感,人謂“吳帶當風”。千余年來被奉為“畫圣”,民間畫工尊其為“祖師”。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為清代著名書畫家朱耷的別號。朱耷中晚年,在書畫作品款署中多使用“八大山人”,直至去世。關于“八大山人”一號的含義有多種釋法:陳鼎在《八大山人傳》中說:“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為大,無大于我也。”張庚在《國朝畫征錄》中稱:“或曰,山人固高僧,嘗持八大人覺經,因以為號。”又有專家認為“八大山人”這一別號和朱耷的出身與棄僧還俗有關:“八”指寧王朱權第八代孫;“大”與“耷”同聲,表明自己是第八代子孫耷,現在歸宗了。除 以“八大山人”為號,朱耷還有“釋傳綮”、“刃庵”、“雪個”、“個山”、“驢”、“驢屋驢”等法名和別號。

        北平

        即今北京。遼代稱燕京,后稱南京。金代亦稱燕京,后稱中都。元代亦稱燕京,后稱大都。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征虜大將軍兼右丞相徐達入元都,詔改大都路為北平府。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改稱北京。清代沿用。辛亥革命后,于1928年6月改稱北平。1949年9月北平改稱北京。

        郁達夫

        郁達夫(1895—1945年),原名郁文,浙江富陽人,現代作家。1913年赴日本留學,在東京帝國大學經濟部學習期間,廣泛涉獵了中外文學和哲學、經濟學著作,逐漸從研究經濟學轉而走上文學創作之路。1921年參與發起成立創造社,出版了新文學最早的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以其“驚人的取材、大膽的描寫”震動了文壇。1942年流亡到蘇門答臘,被迫為日本憲兵當翻譯,暗中保護和營救了不少當地志士和華僑。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憲兵秘密殺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認為“為民族解放殉難的烈士”,并在他的家鄉建亭紀念。 郁達夫博學多才,擅寫散文、舊體詩詞、文藝評論、雜文和政論等,代表作有《沉淪》、《采石礬》、《春風沉醉的晚上》、《薄奠》、《迷羊》、《她是一個弱女子》和《出奔》等,影響廣泛。

        傳奇

        傳奇:1.小說體裁之一。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寫作的短篇小說。唐傳奇多為后代說唱和戲劇所取材,故宋元戲文、諸宮調、元人雜劇等也有稱為傳奇的。2.指明清以唱南曲為主的長篇戲曲,以別于北雜劇,是宋元南戲的進一步發展。盛于明嘉靖到清乾隆年間。昆腔、弋陽腔、青陽腔等劇種,都以演唱傳奇劇本為主。著名作品有《浣紗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等。

        亚洲午夜国产精品| 亚洲性色成人av天堂| 亚洲国产精品张柏芝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tv综合网色|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影视|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 在线观看亚洲免费| 亚洲Aⅴ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软件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视色|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按摩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亚洲永久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无码久久忘忧草|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日韩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在线 | 婷婷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 亚洲电影日韩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亚洲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V|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亚洲综合在线视频| 亚洲人成人77777网站不卡| 亚洲人成人网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三区|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xxx|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亚洲mv国产精品mv日本mv|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亚洲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蜜芽| 亚洲啪啪AV无码片|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ⅴ大香|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99亚洲乱人伦aⅴ精品|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