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6日上午9時,中國著名古陶瓷研究專家、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資深委員、故宮學研究院古陶瓷研究所名譽所長耿寶昌先生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耿寶昌先生于2025年11月10日6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國家有關部委、相關文博單位分別通過唁電和花圈致祭,并對耿寶昌先生家屬表示慰問。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各文博單位、研究機構及相關單位的負責同志和代表,故宮博物院領導班子成員及廣大干部職工,耿寶昌先生的親友、學生和社會各界人士,共三百余人參加告別活動,表達對耿寶昌先生的追思和緬懷。
耿寶昌先生 1922 年 7 月出生于北京,祖籍河北省辛集市(原束鹿縣)。1956 年進入故宮博物院工作,1994 年 4 月退休并長期返聘。1991 年首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009 年被原文化部、國家文物局授予“中國文物、博物館事業杰出人物”榮譽稱號,2014 年獲得英國東方陶瓷學會第十一屆“希爾金獎”,2019年被文化和旅游部評為離退休干部先進個人,2020 年被故宮博物院授予終身成就獎。
古陶瓷鑒定事業的耕耘者
耿寶昌先生學識淵博、造詣高深、享譽世界,在古陶瓷鑒定領域具有開創性貢獻。自 1936 年起,他在“敦華齋”跟隨孫瀛洲先生學習,積累了豐富的陶瓷、青銅、琺瑯、玉器、家具等鑒定經驗,1946 年創辦“振華齋”。他長期致力于陶瓷及其他古代工藝品研究,到故宮博物院工作后,主持參與數十萬件藏品的分類、整理與鑒定,為故宮博物院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他經手紅山文化玉人、越窯青釉長頸瓶、鈞窯玫瑰紫釉花盆、景德鎮窯青花高士圖荷葉蓋罐等大量珍貴文物的征集,完善故宮藏品序列,避免社會文物流失,功績卓著。1986 年,他還將收藏的 20 余件瓷器、銅器等捐獻給故宮博物院,與社會各界捐獻者一道,彰顯了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人文精神與家國情懷。
耿寶昌先生以其超凡的鑒定水平在海內外享有盛譽,他慧眼如炬、精于觀察、敏于辨識,所總結的造型、紋飾、胎釉、款識等古陶瓷鑒定要領,在實踐與研究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他長期指導全國各地文博機構鑒定、征集藏品,1990—1997 年作為全國館藏一級歷史文物鑒定確認陶瓷專家組組長,為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博物館確認館藏一級文物萬余件,傾心傾力推動國家文博事業的發展。他還代表國家赴美國等鑒定中國瓷器,為海外中國文物的回歸作出重要貢獻。
古陶瓷學科建設的傳薪人
耿寶昌先生治學嚴謹、孜孜求真,以“三問不倒、三斧不倒”自勉。他善于從紛繁的資料中提煉規律性認識,將畢生鑒定經驗化繁為簡、去虛求實,取得豐碩的學術成果。他關注前沿學術動態,不斷構建、完善古陶瓷鑒定理論體系,在國內外產生深遠影響。所撰《明清瓷器鑒定》,資料翔實,觀點獨到,是我國古陶瓷研究領域里程碑式著作。
耿寶昌先生桃李芬芳、澤被后學,他將豐富的文物知識和工作經驗傾囊相授,既講鑒定之術,也授治學之道,不遺余力推動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梯隊建設,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文物鑒定和研究專業人才。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他先后應邀為國家文物局、南京博物院、國家文物局揚州和泰安培訓中心等處授課,受聘在遼寧大學、吉林大學、河北師范學院、北京大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和馬來西亞中央藝術學院等高校兼任導師或客座教授,在文物博物館界享有極高的聲譽和影響力。
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建言人
文物和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耿寶昌先生心懷家國、赤誠奉獻,不僅專注于文物研究與鑒定,還特別關注國家考古事業發展和文化遺產保護,為更好地傳承弘揚陶瓷文化這一寶貴的人類共同財富作出不懈努力。
20 世紀 80 年代,耿寶昌先生與馮先銘先生向國家遞交報告,懇切建議發展我國水下考古事業,保護水下文化遺產。步入 21 世紀,有感于景德鎮御窯“天下窯器所聚”的重要地位,耿寶昌先生多次呼吁加強景德鎮御窯遺址保護,2015 年又與謝辰生先生、宿白教授聯名致信中央領導,促成景德鎮市正式啟動以御窯遺址為核心的申遺工作。伴隨新階段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的開展,2024 年故宮博物院景德鎮考古基地建立,其成果很好地服務于景德鎮申遺工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人
以陶瓷為代表的不同歷史時期的中國文物,向世界展現了中華民族數千年延續不斷又燦爛多彩的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1973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土文物展覽”開啟國外巡展,耿寶昌先生作為隨展人員先后前往法國、加拿大、美國等,為“文物外交”作出重要貢獻。他還曾多次赴阿聯酋、阿曼、巴基斯坦、韓國、馬來西亞、日本、土耳其、新加坡、比利時、德國、法國、荷蘭、葡萄牙、英國、加拿大、美國、新西蘭等國進行考察、鑒定與學術交流,以陶瓷為媒,擴大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耿寶昌先生始終堅持以扎實深入的研究挖掘文物多元價值,以文物展覽闡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他指導故宮博物院古陶瓷研究所的成立,主張結合科技檢測、考古成果推動研究,支持故宮博物院在印度、阿聯酋等開展海外陶瓷考古,倡導將最新研究成果融入陳列展覽,為故宮博物院形成多層次、立體式古陶瓷研究與展示體系奠定基礎,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杰出貢獻。
擇一事終一生的故宮人
耿寶昌先生從 14 歲起接觸文物相關工作,90 年從未離開他熱愛的研究領域。從故宮博物院文物專家到享譽世界的古陶瓷鑒定與研究泰斗,他秉持對文物和博物館事業的熱愛,堅守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直到 103 歲高齡,他仍堅持關注時政新聞,為國家文化事業在黨的領導下繁榮發展而倍感欣喜,同時,也惦念他奉獻一生的文博事業,惦念故宮博物院的發展,惦念薪火相傳的故宮人。
耿寶昌先生曾說:“故宮博物院是我安身立命的第二個家。”他獻身學術、淡泊名利、提攜后學,真切踐行故宮人誠敬典守、匠心傳承的精神。先生的謙遜品格和務實學風,令后學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先生的學術遺產和精神風范,將激勵更多故宮人與文博工作者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深切緬懷耿寶昌先生!
耿寶昌先生千古!
故宮博物院
2025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