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珩(1915—1963年),字蔥玉,別署希逸,祖籍浙江吳興,1915年 2月10日生于上海。青年時期即以書畫鑒定聞名。1934、1946年兩度被聘為故宮博物院鑒定委員。1950年被聘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顧問,同年調文化部文物局工作。曾任文物局文物處副處長,兼文物出版社副總編輯。張珩在學術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尤其在書畫鑒定方面造詣更深。他善于探索書畫用筆的規律,并把實物與文獻資料相結合,進行比較研究,客觀地作出科學判斷,成為著名的中國書畫鑒定專家。
徐邦達先生是我國著名的古書畫鑒定、研究專家,為表彰他對中國古書畫鑒定作出的突出貢獻,并迎接他即將到來的九十五歲生日,7月6日上午,我院舉辦了“徐邦達先生九十五壽誕暨《徐邦達集》出版座談會”。文化部副部長、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李季,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文儒、謝方開、張之鑄、肖燕翼、晉宏逵,徐邦達先生的夫人滕芳、長子徐書城,前國家文物局顧問、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謝辰生,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部主任薛永年,中國美術館研究館員劉曦林,文物出版社社長蘇士澍,榮寶齋副總經理雷振芳,榮寶齋書畫鑒定專家王衛,故宮博物院古書畫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楊新、楊臣彬、單國強、聶崇正、許忠陵、王連起、余輝,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鄭珉中、徐啟憲,《徐邦達集》編輯人員趙國英、張彬,故宮博物院部分部處負責人,以及十幾家新聞媒體代表參加了座談會。
鄭欣淼院長在致辭中談到,徐邦達先生對故宮博物院書畫的充實和人才的培養作出了很大貢獻。開這個座談會,既是表達對為中國學術事業作出貢獻的人的尊崇之意,也是為了學術事業得以永緒流傳。故宮的學術研究已經走過了八十年,有必要對學者的成果進行梳理。此次為徐邦達先生出書,是故宮回顧過去、面向未來的大事,具有代表性。會上,鄭院長向代表徐邦達先生出席會議的徐夫人滕芳女士贈送了剛剛出版的《徐邦達集》和祝賀花籃。
與會嘉賓盛贊徐邦達先生為中國古書畫鑒定事業作出的貢獻,肯定了他在書畫鑒定領域的特殊地位,他與張珩先生一起將原先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古書畫鑒定變成了一門學問,成為中國古書畫鑒定學的奠基人,為這門學科的人才培養提供了理論依據。徐邦達先生謙虛審慎,慧眼如炬,奉行“實事求是”的鑒定原則,為國家挽救了許多稀世珍寶。
這次出版的《徐邦達集》之一、之二,分別為《古書畫鑒定概論》和《古書畫過眼要錄·晉隋唐五代宋書法·壹》。《徐邦達集》預計出版16冊,文字逾500萬,配圖版3500余幅。徐邦達先生著述豐富,然此前公之于眾的不足半數。《徐邦達集》是將徐邦達先生從未發表的著述與已發表的著述編校整理,新增從未出版者主要有《古書畫過眼要錄》之繪畫部分、元明清書法部分,《古書畫偽訛考辨》增補部分,《叢談瑣考》,《論文選輯》。另新編入徐邦達自作自書詩詞稿、自作書畫作品選、書畫題跋墨跡選、徐邦達年表,年表中選配較多各時期重要活動的照片,以彰徐邦達先生之全面。
張珩(1915—1963年),字蔥玉,別署希逸,祖籍浙江吳興,1915年 2月10日生于上海。青年時期即以書畫鑒定聞名。1934、1946年兩度被聘為故宮博物院鑒定委員。1950年被聘為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顧問,同年調文化部文物局工作。曾任文物局文物處副處長,兼文物出版社副總編輯。張珩在學術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尤其在書畫鑒定方面造詣更深。他善于探索書畫用筆的規律,并把實物與文獻資料相結合,進行比較研究,客觀地作出科學判斷,成為著名的中國書畫鑒定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