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表演術語。劇本中提示在舞臺上的動作、表情和效果等的文字。
2009年10月17日至10月19日,由故宮博物院、東亞文化遺產保護學會、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xié)會主辦,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日本文化財科學會、日本文化財修復學會、韓國文化財保存科學會協(xié)辦的“2009東亞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國際研討會”在故宮博物院召開,來自日本、韓國、美國、英國、德國、荷蘭,以及全國各省市的專家、學者和嘉賓200余人共濟一堂,就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理念、技術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大會開幕式由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李季主持,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致開幕詞。鄭院長指出,作為中國最大的博物館,長期以來,故宮博物院不僅重視故宮學體系下的文化遺產研究和宮廷文化研究,還非常重視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故宮博物院組織此次會議,旨在推動東亞地區(qū)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合作,促進東亞地區(qū)文化遺產保護成果的共享,希望以大會為契機,不斷加深東亞各國、各地區(qū),以及全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的合作,為全人類文化遺產保護事業(yè)作出貢獻。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東亞文化遺產保護學會會長沢田正昭、東亞文化遺產保護學會副會長李午熹、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北京辦事處文化遺產保護專員杜曉帆也先后在大會上致詞。
2009東亞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國際研討會的主要議題為“東亞文化遺產保護理念與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內容包括東亞文化遺產的內涵;東亞文化遺產的價值體現(xiàn);東亞文化遺產保護理念與方法;東西方文化遺產保護理念、方法的比較研究;具有東亞特色的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成果交流。此次大會共收到國內、日本、韓國、美國、英國、德國、荷蘭等國家和地區(qū)的論文摘要百余篇,內容涉及古建與大遺址保護、金屬文物保護、竹簡木器漆器保護、絲綢紡織品保護、壁畫彩繪保護、石質文物保護、傳統(tǒng)東方繪畫與西洋油畫的保護、文物環(huán)境科學、科技考古及文物保護修復理念等等。故宮博物院的18名與會代表提交論文20篇,內容涵蓋了故宮文物保護理念與文物醫(yī)院構建;故宮古建筑保護;宮廷收藏書畫、紡織品及家具等的保護修復;博物館環(huán)境控制與古代金屬冶煉等內容。
在三天的會議中,各國與會代表坦誠交流,深入探討,促進了相互了解,更為今后長期的國際交流合作奠定了基礎。
戲曲表演術語。劇本中提示在舞臺上的動作、表情和效果等的文字。
也先(1407-1454年),又作額森、厄僧以及也先臺吉等。姓綽羅斯氏,順寧王馬哈木孫、脫歡子。明代蒙古瓦剌部貴族首領。正統(tǒng)四年(1439) 脫歡死,也先嗣位,兼并蒙古諸部,并挾蒙古大汗脫脫不花利用軍事征伐、封官設治、聯(lián)姻結盟等手段,拉攏和征服周圍諸族,致使“漠北東西萬里,無敢與之抗者”。并以兀良哈三衛(wèi)和沙州等衛(wèi)為左右翼,在北方形成了與明廷相抗爭的強勁政權。蒙古地區(qū)在衰落了幾十年后,又重新興盛起來。至15世紀中期,也先勢力所及西起額爾齊斯河上游,北連安格拉河以西、葉尼塞河上游,東為克魯倫河下游及呼倫貝爾草原一帶。正統(tǒng)十四年(1449年),他向中原進攻,并且在土木堡之役中俘獲明英宗朱祁鎮(zhèn)。后經(jīng)雙方議和,英宗被送還,雙邊貢市恢復。瓦剌由此盛極一時。景泰元年(1450年),明敕書稱其為“瓦剌都總兵答剌罕太師淮王大頭目中樞丞相”。景泰二年(1551年),也先擊敗脫脫不花可汗。越二年,也先“宰白馬九、黑牛五祭天”,于景泰四年(1453年)夏秋間自立為汗,稱“大元田盛(天圣)大可汗”,并封其次子為太師,建年號添元(天元),以“皇元”繼統(tǒng)者自居。這樣,也先終于沖破了重重阻力,打破非黃金氏族不能稱汗的蒙古傳統(tǒng)觀念,成為蒙古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的非黃金氏族出身的大汗。但也先的統(tǒng)治為時很短,先是女真諸部起而為亂,后兀良哈人因不堪其征斂與騷擾也起而反叛。也先荒于酒色,恃強益驕,致其眾日益離心,走散大半。最終于景泰五年(1454年)為部下阿剌知院等所殺。在也先去世后,瓦剌逐漸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