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沿襲;“革”,變革,指事物發展變革的歷程。志書中常以“沿革”作為門目,記述一地行政設置的發展變革,常與建置、城池、公署等目并列。其編寫方法有兩種:一按時間依次載述;二為表格形式,以年代為經,以事實為緯,稱為沿革表,可省冗文,且能一目了然。
故宮博物院明清宮廷史研究中心第二屆學術研討會“明清宮廷典章制度及其沿革”于9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本屆學術研討會共有來自倫敦大學、南開大學、黑龍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沈陽故宮、清東陵、清西陵、呼和浩特博物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單位的50余位專家學者,提交論文共40余篇,涉及了宮廷冠服制度、祭祀制度、節慶制度、經筵制度、文書制度、禁衛制度、太監制度、陵寢制度等方面,對制度的探討進行了溯源、引流,動態性地考察其因革損益、歸結出定制。
研討會采用了學術會議的評議制,發言者在闡述觀點時學術大家可對其學術觀點和研究方法進行規范性的指導;在具體問題上,各位評議學者對論文發表者,或提出疑義,或明確修訂意見,或給予補充材料,或提出值得重新思考的角度,這對深化具體課題研究頗為有益。
本次研討會一半以上的與會者是明清皇家遺址單位的年輕學者,其學術觀點和發言水平較以往同類會議有顯著提高,得到多位學術大家的一致好評。
“沿”,沿襲;“革”,變革,指事物發展變革的歷程。志書中常以“沿革”作為門目,記述一地行政設置的發展變革,常與建置、城池、公署等目并列。其編寫方法有兩種:一按時間依次載述;二為表格形式,以年代為經,以事實為緯,稱為沿革表,可省冗文,且能一目了然。
經筵是文學侍從之臣為皇帝講讀經史的活動,通常在每年的二月和八月舉行。
清西陵是清王朝入關后建立的第二組皇家陵墓群,位于北京以西140公里的河北省易縣永寧山下,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它與河北省遵化縣的清東陵分列北京左右,按“昭穆制度”安葬帝王。西陵陵圈周長200華里,內有雍正、嘉慶兩朝皇帝、皇后、皇妃,道光皇帝、皇后,光緒皇帝、皇妃10座陵寢以及4座公主墳,共葬有76人。西陵墓群布局嚴謹,規模宏大,反映出清代皇家陵寢的建筑規制。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收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