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故宮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下簡稱工作站)獲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批準成立。在文博系統設博士后工作站,在我國尚屬首次,具有開拓意義。此舉不僅能促進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保護及其學術研究的深入發展,也必能為今后文博系統科研人才的培養提供借鑒,引領我國博物館學術研究的發展。
博士后制度是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單位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獲得博士學位的優秀青年,在站內從事一定時期科學研究工作的制度(出自“關于印發《博士后管理工作規定》的通知(國人部[2006]149號)”總則部分)。博士后并非學位,只是一種工作經歷。對設站單位來講,博士后是有期限的工作人員,不列入正式編制,工作期滿后必須流動出站,在其獲得固定工作崗位前,實際上處于流動狀態。
1876年,博士后制度濫觴于美國。爾后,此制度漸為世人認可,并蔓延開來。我國則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設立。1983年至1984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華裔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先后兩次致信鄧小平同志,建議中國實行博士后制度。1984年5月,鄧小平同志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李政道,并仔細聽取其關于實施博士后制度的意見和方案,當即表示:“這是一個新的方法,是培養使用科技人才的制度。”次年7月,國務院批準了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試行博士后制度方案,博士后制度在我國正式確立。至今,全國已在包括全部“985”和“211”高等院校、各主要科研院所的415個單位設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2146個,累計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員8萬多人,出站博士后絕大多數成為相關領域和單位的科研骨干和學術帶頭人。
我院工作站之所以能申批成功,既與我院濃厚的學術底蘊有關,也與我院近年來科研水平的提高密不可分。建院伊始,我院方家輩出,享有盛譽。自2007年開始,我院與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包括中國藝術研究院、清華大學建筑學院、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北京工業大學、浙江大學等)聯合培養碩、博士研究生。現已為我院培養了28名碩、博士研究生,其中博士研究生5人,碩士研究生23人。此外,我院每年招聘的員工碩博士也不在少數。近幾年,隨著多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國家社科基金后期資助項目的申報成功,我院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條件確已成熟,獲批也在情理之中。而博士后工作站也必會促進我院的學術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我院人才培養和人才引進的平臺,在工作站中表現良好,且有益于未來學科發展的博士后人才我院可優先考慮留用。我院負責指導博士后工作的業務人員,在與博士后合作完成課題的過程中,也定能教學相長,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我院進行的這些開拓性工作,也必會在博物館業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工作站獲批自是喜訊,但建站工作繁冗復雜,任務艱巨。為建設好工作站,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調研,包括向已設站單位進行取經,也向全國博管會請教博士后管理的一些問題等等。因我院工作站剛剛成立,不能獨立招收博士后,須與相關領域的博士后流動站聯合培養。經調研,擬和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合作。北師大為百年名校,學術底蘊深厚,尤其歷史學院綜合排名屢獲第一;同時我院與其淵源頗深,上世紀八十年代師大歷史系給故宮員工的授課仍為故宮人所稱道、懷念;師大也是離故宮最近的重點高校,具有一定地理位置上的優勢。經與之聯系,北京師范大學人事處博士后管理辦公室及其歷史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對合作均持歡迎態度。經洽談,我院已和北京師范大學正式簽署合作協議。
經前期的籌備,我們博士后工作站于11月份面向社會公開招聘,12月16號我們進行了面試,確定錄用1人,現已經為其辦理好進站手續。我們是今年全國博管會批準的610家工作站里第一批招聘博士后的,這也充分顯示了我院對科研人才培養的重視。在文博系統里進行博士后工作站建設沒有太多經驗可借鑒,今年我們工作站的博士后招聘只是一個嘗試。隨著對建站工作的不斷熟悉,我們初步計劃在未來的3年里,故宮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聘人數能達到6人左右。我們也爭取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工作站能吸引世界各國的優秀人才進站,讓我們博士后工作站成為故宮的一張對外學術交流的名片。
工作站的設立有助于我院學術研究的提升,而工作站的建設也有賴于我院同仁的支持。工作站正式成立后,會在全院遴選博士后合作導師(具體條件容后通知),還煩請專家能積極報名。博士后的培養既面對院外,也面對院內。院內所有符合條件已獲取博士的同仁均可報名參與。
故宮博物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設立,在我國文博領域提供了一個新的學術交流的平臺,開辟了一條新的培養人才的道路。但此非坦途,任重而道遠。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吾輩唯有弘毅,盡己之綿薄之力,期一個享良好聲譽的工作站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