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單霽翔院長、馮乃恩副院長、婁瑋副院長;故宮研究院鄭欣淼院長、趙國英副院長;宮廷部王躍工主任和李芝安書記,以及勝樂典藏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羽熙、香港翟氏投資有限公司翟建民伉儷、香港泰華古軒主人麥溥泰、巨力影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楊子、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仝濤、北京大學考古系李崇峰、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系戴成萍和中央民族大學巖畫中心張亞莎等嘉賓共30余人出席了此次會議。
首先由單霽翔院長致開幕詞。他指出,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起步很早,在1990年就成功舉辦過故宮藏傳佛教文物展,緊接著又舉辦了西藏文物展,由此正式開始了藏傳佛教文物研究的進程。2009年,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成立,隨著研究的越來越深入,研究視野也逐漸從故宮院藏文物延伸至整個藏區,先后在四川、甘肅、青海和西藏本土開展了持續的、有計劃的文物調查,尤其是在四川西部和西藏地區,田野調查活動長達十年之久,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接著,單院長又發表了《攜手同行 合作共贏——走進人們社會生活的博物館》的專題講話,講話大致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向來賓介紹了故宮博物院作為博物館近幾年的規劃和發展,尤其介紹了藏品和展覽概況。第二部分是故宮博物院作為參觀旅游景點,為了改善游客的游玩體驗,院內新增了很多供游人休憩的設施,辦公區也將一步步移出院內,以便開放更多的區域供游人觀賞,將紫禁城的風貌盡可能多的展現出來。第三部分是與時俱進,信息時代的爆發,使得人們的生活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大轉變。故宮博物院積極順應時代潮流,做出了很多新的成績,如:取消紙質票,全面實行網絡預約購票;各種線上或線下的文創產品,已經成為博物館文創事業的領頭羊;以及日漸重視的院藏文物的影像數據采集工作。第四部分是交流合作,這也是講話最著力的部分,列舉了近兩年重要的國事訪問,國內國外的館際交流,社會賢達給故宮博物院的捐贈和資助等。單霽翔院長表示,故宮博物院將繼續支持藏研所的工作,各方的交流合作也將會不間斷的進行下去,未來還會有更多樣的項目推進,希望各位嘉賓能夠對故宮博物院和藏研所繼續給予大力支持和幫助,最好可以帶動越來越多的朋友加入進來,故宮博物院將以嚴謹的學術態度、高效的工作作風、豐碩的學術成果回饋大家的厚愛。最后,單院長向參會嘉賓表達了最誠摯的感謝。
羅文華所長以《數字化的力量:故宮的藏傳佛教文物保護成果與未來》一題,闡述了多年以來,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充分利用館藏資源,在藏傳佛教藝術史和宮廷佛教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且不斷開拓與國內、國際學術界的交流和合作。另外,從2013年開始,藏研所啟動了藏傳佛教文物保護數字化工作,在相當艱苦和復雜的條件下,對拉薩大昭寺、拉薩哲蚌寺、拉薩林周縣熱振寺、山南地區貢嘎縣貢嘎曲德寺、扎塘寺、日喀則地區拉孜縣甘丹彭措林寺和青海省海樂市瞿曇寺等七座寺廟的藏品和壁畫開展數字化工作。尤其是建立大昭寺文物和壁畫數據庫時,藏研所為寺院整理了7000余件文物,包括佛像、唐卡、壁畫及寺廟建筑等,建成了西藏乃至全國最先進的數據庫之一,使大昭寺的文物保護工作迅速邁入了先進行列,對藏傳佛教文物保護和研究產生積極的影響。2017年,藏研所又完成了大昭寺唐代門框與柱下雕塑的數字化,新增了藏品鑒定的數字化欄目,并將開始日光殿的三維數字掃描工作。未來,藏研所會繼續完成好大昭寺的全部數字化工作。另一個正在進行的重點工作是瞿曇寺的數字化項目。瞿曇寺是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西北地區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明朝寺院建筑。在國家文物局的支持下,瞿曇寺曾做過多個文物保護項目,但文物保護的數字化數據庫建設一直是空白。為弘揚及保護藏傳佛教文化及文物,藏研所從2017年開始,計劃利用兩年時間,對寺內面積約1600平方米的明清壁畫進行高清數據采集并建立文物保護數據庫,再用10年時間完成瞿曇寺信息數字化的全部工作。此外,藏研所還將進一步擴大至喜馬拉雅山地區的文物保護數字化工作,目前故宮博物院正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尼泊爾文物保護項目組積極磋商合作意向,計劃利用三年時間,完成尼泊爾現存文物的數字化工作以及加德滿都金殿雕塑與建筑的數字化。同時,藏研所也一直在思考如何將數字化成果進行良好的數據存儲和處理,以便能更好的服務于社會,以及如何出版和舉辦高水平的學術出版物、展覽和講座。羅文華所長說到,理想很高遠,需要我們每一步都腳踏實地的穩穩地走下去,藏研所事業的每一點進步都離不開各位嘉賓的無私幫助。
陜西十月文物保護有限公司總經理孫征介紹了佛像、唐卡、壁畫、建筑構件、藏式寺廟建筑本體內部和大型建筑群及遺址的數字化技術方法和三維展示平臺開發,并著重介紹了近些年與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合作的工作情況和成果。近年來,藏研所與該公司在西藏進行過多次文物保護數字化項目合作,包括拉薩地區大昭寺寺藏造像、唐卡及壁畫、龍王潭壁畫、哲蚌寺壁畫,日喀則地區拉孜縣甘丹彭錯林寺壁畫、山南地區貢嘎縣貢嘎曲德寺壁畫等項目。該公司在可移動文物、壁畫數字化及文物保護工作方面有先進的設備和豐富的工作經驗,每次做項目都采用最新一代掃描設備,以保證采集資料的全面性和精細度。數據采集過程是在每個單元空間內,進行360度全景掃描,在此基礎上可以得出精確的建筑長度和壁畫面積,并能夠清晰看到壁畫的方位分布,以及超高分辨率影像信息。在采集佛像類文物信息時,數字化可以解決大部分佛像的金屬反光問題和復雜結構佛像的采集問題,而且具備同時采集生成高分辨率360度影像數據的能力。
下午5時,故宮博物院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成果匯報會圓滿結束。藏研所將自己已有的學術成果和未來的學術規劃一一展現給來賓,確定了繼續以故宮博物院院藏藏傳佛教文物研究為基礎,以四川、甘肅、青海、西藏等地藏文化研究和喜馬拉雅藝術研究為擴充的“一體兩翼”的研究路線。通過這次會議,藏傳佛教文化研究的同好們加深了對藏傳佛教文化研究的認識,促進了學界同仁對藏研所的了解,加強了藏研所與各方建立的友好關系,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