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入選“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時間:2022-04-18

        2022年3月31日,備受矚目的“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明中都遺址從入圍終評的20項考古發掘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


        明中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家鄉鳳陽興建的都城。洪武二年(1369)年詔建,六年后以“勞費”為由罷建時已初具都城規模。城址由三重城垣構成,面積達50平方公里。城垣、宮殿、壇廟、中央官署、軍事設施,與路網、水系及建城時的窯址、石料廠等遺存共同構成了龐大的明中都遺址群。1982年,其核心部分明中都皇故城被公布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被公布為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明中都遺址位置圖


        2013年,以遺址公園建設為契機,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制訂了《明中都遺址考古工作計劃》,2014年啟動明中都的考古勘探工作,2015年正式開始發掘。2017年,經報國家文物局批準,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合作,本著“最小面積”“最少破壞”“展示優先”的發掘原則,按照“布局,規制,工藝,過程”四方面學術目標,以“田野考古”“數字考古”“科技考古”相結合,對明中都遺址開展持續的考古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收獲。通過勘探和發掘,城址的布局日漸清晰,承天門、東華門、外金水橋等多組單體建筑遺存的形制和結構逐步得到揭示。在此基礎上,2021年重點開展了涂山門遺址和前朝區核心宮殿基址的發掘工作,發掘面積共計約2100平方米。


         

        明中都宮城遺址現狀


        主要發現與收獲如下:
        明中都涂山門城臺的示意性復原(南京大學何樂君繪)


        一、揭示出涂山門為單門道券洞式城門,城臺底部南北寬約39.5米,東西進深約23米,為內夯土外包磚結構,夯土芯采用一層磚瓦一層土的“夾瓦扎“夯法。城臺北側貼著城臺北壁設置東西向馬道,也是內填夯土、 外甃磚石的結構。城臺南側與外郭城土城墻之間以磚墻連接。城臺、馬道及磚城墻均坐落在地下挖有基槽的夯土平臺之上,并存在明確的先后營建次序。基槽及平臺夯土也采用一層磚瓦一層土的夯法,城臺部分的基槽底部還見有地釘。


        涂山門遺址位置圖及三維模型


        城臺南墩臺夯土芯


        涂山門城臺下基槽和地釘情況


        二、經過2015年至2021年的累積發掘,通過揭露夯土臺基及其內部磉礅,厘清了官城內前朝區宮殿基址及部分附屬建筑的布局,為進一步探討建筑的開間尺度、營建次序、建造工藝等奠定了基礎。從西半部揭露的情況可知,宮殿為前后殿加穿堂的“工”字形布局,前后殿均為“九四”開間,前殿后出抱廈。穿堂闊三間,深七間。后殿西側接有可能為連廊、門房、崇樓的附屬建筑。主殿前后殿加穿堂的結構,與宋元時期宮殿建筑形制較為接近,后殿西側附屬建筑組合則與北京故宮內同位置的建筑組合十分相似。


        明中都前朝區宮殿的示意性復原(故宮李緯文繪)



        明中都前朝區宮殿及附屬建筑磉礅分布

        三、發掘顯示宮殿坐落在前高后低的夯土臺基之上,與北京太廟的做法類似。臺基南部外緣包有石須彌座,正、側面均發現數量不等的踏道,從后殿處向北的地面與臺基頂面取平。臺基由多種類型夯土逐次建造而成,其內用一層石塊一層土的“夾石扎”做法夯筑出密集,齊整的磉礅。磉礅有單體式、二聯式和四聯式等多種類型,隨周邊夯土同時建造。部分磉礅旁還殘存有接近原位的礎石,其中前殿出土的巨型石礎用料邊長近2.8米,礎面邊長2.5 ~ 2.6米,覆盆直徑達1.8米,體量為目前所見宮殿建筑礎石之最。前殿中后部發現長5.7米,寬4.9米的長方形黃土臺,早于殿址和宮城城墻建造,是宮殿中龍椅寶座的位置,并恰好處于整座宮城的幾何中心點上。


        宮殿基址前殿出土的巨型石礎


        宮殿基址大型磉礅


        明中都考古新發現的重要意義:

        一、考古新發現推進了對于明中都遺址的深入認識

        由于史料記載不詳。考古勘探和關鍵位置的發掘不斷增進了對明中都城整體規劃布局的認識。發掘逐步厘清了各單體建筑的規模、形制,探尋到其建造工藝、次序、用材等信息,同時對于各組建筑的建造、廢棄和流變過程也有深入了解。

        二、發掘填補了多項學術空白。

        1、近年考古發掘發現的承天門遺址“3+2”的布局為都城第二道城門洞從三門道最終轉變為五門道的演變過程填補了過渡環節。是北京城標志性的“天安門”的雛形。

        2、首次完整揭露出明清時期前朝區正殿的建筑布局,在南京、北京等其他城址不具備發掘條件的情況下,填補了明清都城宮殿考古的空白。

        3、宮城內黃土中心點的發現,在都城發掘中極為罕見。其位于整座宮城的幾何中心點上,并且是皇帝龍椅寶座的位置,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為研究古代都城的規劃、選址、營建次序等都提供了珍貴材料。

        4、宮殿基址發現的巨型石礎,體現出建筑規模的宏大,其體量為目前所見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石礎之最。

        三、發掘為中國古代都城制度由宋元向明清轉變補充了關鍵環節材料。

        文獻記載,明中都建設前朱元璋曾親赴過開封考察,攻克元大都時還計量了元大都包括金中都的宮室,并于洪武二年十一月閱覽了元宮室圖。因此明中都的規劃中體現了宋、元都城制度的元素。如宮城在都城中整體偏南、T字形廣場設置、外金水河路線等與元大都的規劃相近,三重城垣環套、中軸線五門制度、工字形宮殿等均直接或間接繼承了北宋開封城的規劃理念。

        明中都是明清第一座真正體現京師之制的都城。其規劃受到了吳王新宮一定的影響,但反過來更深入地影響到了后來南京宮城的改造和北京的都城建設。南北二京的城門形制、宮院設置、左祖右社等對稱布局、內外金水河制度等均受到明中都的深刻影響,并深入到各城市明代王府及陵寢的規劃中。

        明中都中軸線相關遺址的發掘揭示,將宋開封、金中都、元大都、明南京和明北京城串聯起來,為其填補了關鍵空白,這種串聯也體現出中華文化基因的世代相傳和中華文明連續不斷的特點。同時對于推進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研究及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也具有現實意義。

        四、明中都各類建筑的發掘為建筑史研究增添了重要參考資料。

        宮殿基址的發掘揭示為研究北京故宮明早期宮殿布局提供了參照,為北京太廟的做法找到了源頭。

        各類建筑的工藝、做法、營建次序、建筑材料的發現為明中都建筑營造的復原研究提供了關鍵依據,也為其他同類建筑研究提供了參照材料。

        窯址等工程遺跡發掘,建筑材料的科技研究等在探討工程建設的組織、實施,建筑材料的生產、流通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價值。


        發掘出土的琉璃瓦件


        宮殿基址出土的盤龍柱頭


        宮殿基址出土的龍紋欄板


        宮殿基址出土的螭首


        自2017年始,受國家文物局委托,故宮考古研究所與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開展明中都遺址考古工作,先后參與完成外金水橋、護城河、西華門、涂山門、核心宮殿區等發掘工作,并對明中都城址及明皇陵進行了全面的調查。2019年初,雙方共建的明中都考古工作站正式投入使用。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明中都考古是故宮院外考古的重點之一,也是故宮考古致力于與宮廷相關遺存考古學研究的重要學術課題之一。明中都宮城考古的發現與研究,對于深入揭示北京紫禁城空間形態、結構布局、規制思想等意義重大。未來,我們將充分依托故宮博物院的平臺資源優勢,積極發揮故宮博物院宮殿考古的特色,繼續參與和承擔明中都城址各項考古工作,立足明初三都比較研究的視野,以明中都考古的學術目標為引領,將明中都文物保護與考古工作不斷推向深入。
        国产亚洲国产bv网站在线|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 | 亚洲视频精品在线|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黑人| 亚洲国产香蕉碰碰人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AV无码专区日韩| 久久亚洲sm情趣捆绑调教|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蜜芽|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亚洲午夜理论AV大片|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片在线观看不卡 | 亚洲AV性色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偷一| 大胆亚洲人体视频| 亚洲熟妇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 亚洲精品女同中文字幕| 亚洲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av女电影网|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亚洲av日韩av天堂影片精品|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亚洲| 在线观看国产区亚洲一区成人| 亚洲国语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亚洲欧洲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成人婷婷五月网址|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国产.亚洲.欧洲在线| 亚洲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下载 | 中文字幕亚洲日本岛国片|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