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備受矚目的“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明中都遺址從入圍終評的20項考古發掘項目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
明中都遺址位置圖
一、揭示出涂山門為單門道券洞式城門,城臺底部南北寬約39.5米,東西進深約23米,為內夯土外包磚結構,夯土芯采用一層磚瓦一層土的“夾瓦扎“夯法。城臺北側貼著城臺北壁設置東西向馬道,也是內填夯土、 外甃磚石的結構。城臺南側與外郭城土城墻之間以磚墻連接。城臺、馬道及磚城墻均坐落在地下挖有基槽的夯土平臺之上,并存在明確的先后營建次序。基槽及平臺夯土也采用一層磚瓦一層土的夯法,城臺部分的基槽底部還見有地釘。
涂山門遺址位置圖及三維模型
城臺南墩臺夯土芯
涂山門城臺下基槽和地釘情況
二、經過2015年至2021年的累積發掘,通過揭露夯土臺基及其內部磉礅,厘清了官城內前朝區宮殿基址及部分附屬建筑的布局,為進一步探討建筑的開間尺度、營建次序、建造工藝等奠定了基礎。從西半部揭露的情況可知,宮殿為前后殿加穿堂的“工”字形布局,前后殿均為“九四”開間,前殿后出抱廈。穿堂闊三間,深七間。后殿西側接有可能為連廊、門房、崇樓的附屬建筑。主殿前后殿加穿堂的結構,與宋元時期宮殿建筑形制較為接近,后殿西側附屬建筑組合則與北京故宮內同位置的建筑組合十分相似。
明中都前朝區宮殿的示意性復原(故宮李緯文繪)
三、發掘顯示宮殿坐落在前高后低的夯土臺基之上,與北京太廟的做法類似。臺基南部外緣包有石須彌座,正、側面均發現數量不等的踏道,從后殿處向北的地面與臺基頂面取平。臺基由多種類型夯土逐次建造而成,其內用一層石塊一層土的“夾石扎”做法夯筑出密集,齊整的磉礅。磉礅有單體式、二聯式和四聯式等多種類型,隨周邊夯土同時建造。部分磉礅旁還殘存有接近原位的礎石,其中前殿出土的巨型石礎用料邊長近2.8米,礎面邊長2.5 ~ 2.6米,覆盆直徑達1.8米,體量為目前所見宮殿建筑礎石之最。前殿中后部發現長5.7米,寬4.9米的長方形黃土臺,早于殿址和宮城城墻建造,是宮殿中龍椅寶座的位置,并恰好處于整座宮城的幾何中心點上。
宮殿基址前殿出土的巨型石礎
宮殿基址大型磉礅
明中都考古新發現的重要意義:
一、考古新發現推進了對于明中都遺址的深入認識
由于史料記載不詳。考古勘探和關鍵位置的發掘不斷增進了對明中都城整體規劃布局的認識。發掘逐步厘清了各單體建筑的規模、形制,探尋到其建造工藝、次序、用材等信息,同時對于各組建筑的建造、廢棄和流變過程也有深入了解。
二、發掘填補了多項學術空白。
1、近年考古發掘發現的承天門遺址“3+2”的布局為都城第二道城門洞從三門道最終轉變為五門道的演變過程填補了過渡環節。是北京城標志性的“天安門”的雛形。
2、首次完整揭露出明清時期前朝區正殿的建筑布局,在南京、北京等其他城址不具備發掘條件的情況下,填補了明清都城宮殿考古的空白。
3、宮城內黃土中心點的發現,在都城發掘中極為罕見。其位于整座宮城的幾何中心點上,并且是皇帝龍椅寶座的位置,具有強烈的象征意義,為研究古代都城的規劃、選址、營建次序等都提供了珍貴材料。
4、宮殿基址發現的巨型石礎,體現出建筑規模的宏大,其體量為目前所見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石礎之最。
文獻記載,明中都建設前朱元璋曾親赴過開封考察,攻克元大都時還計量了元大都包括金中都的宮室,并于洪武二年十一月閱覽了元宮室圖。因此明中都的規劃中體現了宋、元都城制度的元素。如宮城在都城中整體偏南、T字形廣場設置、外金水河路線等與元大都的規劃相近,三重城垣環套、中軸線五門制度、工字形宮殿等均直接或間接繼承了北宋開封城的規劃理念。
明中都是明清第一座真正體現京師之制的都城。其規劃受到了吳王新宮一定的影響,但反過來更深入地影響到了后來南京宮城的改造和北京的都城建設。南北二京的城門形制、宮院設置、左祖右社等對稱布局、內外金水河制度等均受到明中都的深刻影響,并深入到各城市明代王府及陵寢的規劃中。
明中都中軸線相關遺址的發掘揭示,將宋開封、金中都、元大都、明南京和明北京城串聯起來,為其填補了關鍵空白,這種串聯也體現出中華文化基因的世代相傳和中華文明連續不斷的特點。同時對于推進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研究及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也具有現實意義。
四、明中都各類建筑的發掘為建筑史研究增添了重要參考資料。
宮殿基址的發掘揭示為研究北京故宮明早期宮殿布局提供了參照,為北京太廟的做法找到了源頭。
各類建筑的工藝、做法、營建次序、建筑材料的發現為明中都建筑營造的復原研究提供了關鍵依據,也為其他同類建筑研究提供了參照材料。
窯址等工程遺跡發掘,建筑材料的科技研究等在探討工程建設的組織、實施,建筑材料的生產、流通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價值。
發掘出土的琉璃瓦件
宮殿基址出土的盤龍柱頭
宮殿基址出土的龍紋欄板
自2017年始,受國家文物局委托,故宮考古研究所與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開展明中都遺址考古工作,先后參與完成外金水橋、護城河、西華門、涂山門、核心宮殿區等發掘工作,并對明中都城址及明皇陵進行了全面的調查。2019年初,雙方共建的明中都考古工作站正式投入使用。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