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瓷珍——以西藏博物館藏瓷器為中心——“祥開萬象:故宮與西藏文物聯(lián)展”系列講座第九講
        雪域瓷珍——以西藏博物館藏瓷器為中心——“祥開萬象:故宮與西藏文物聯(lián)展”系列講座第九講
        雪域瓷珍——以西藏博物館藏瓷器為中心
        ——“祥開萬象:故宮與西藏文物聯(lián)展”系列講座第九講
        時間:2023-07-26

          2023年7月14日上午,國家博物館陶瓷研究所所長、研究館員耿東升老師作題為“雪域瓷珍——以西藏博物館藏瓷器為中心”的專題講座。耿東升,北京大學考古系古陶瓷考古專業(yè)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現(xiàn)任中國國家博物館陶瓷研究所所長,首席鑒定師(陶瓷類),研究館員。主要從事中國古代陶瓷器的研究與鑒定。編著《西藏博物館藏明清瓷器》《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叢書陶瓷卷(明清)》《明清德化窯研究》,撰寫多篇陶瓷研究文章。

         

          該講座為“祥開萬象:故宮與西藏文物聯(lián)展”系列講座第九講。此次講座由故宮博物院研究室副主任、研究館員徐華烽老師主持,故宮博物院故宮研究院主辦,故宮博物院研究室和宣傳教育部聯(lián)合承辦,旭日慈善基金特別支持。講座在故宮文化資產(chǎn)數(shù)字化應用研究所(數(shù)字所演播廳)舉行,來自院內外60余名聽眾現(xiàn)場聆聽了講座。

        主講人耿東升老師



          講座伊始,耿老師回憶了與西藏的“瓷緣”。講述自己數(shù)次進藏,參與相關的瓷器鑒定研究工作。與西藏博物館結緣,可謂千里有緣來相見。接下來,耿老師從西藏地區(qū)的藏瓷來源、藏瓷情況和西藏博物館藏瓷選介、藏瓷特色等幾個方面展開講座。

         

          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的西藏自古就與內地聯(lián)系密切。自公元七世紀初吐蕃王朝建立以來,唐蕃之間往來頻繁,松贊干布與唐文成公主的漢藏聯(lián)姻更成為歷史佳話。元代中央政府開始直接對西藏有效行使主權管轄。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支持藏傳佛教各教派執(zhí)掌西藏地方政權,管理西藏內部事務。從薩迦班智達到格魯派的達賴、班禪系統(tǒng)的歷代喇嘛,在處理宗教事務的同時,也為祖國的統(tǒng)一與藏民族文化的發(fā)展作出了各自的貢獻。與此同時,大量西藏僧人應邀赴宮廷及內地弘法,也直接促進了漢藏兩地文化的交流與互動。中央賞賜西藏喇嘛的宮廷造像、官窯瓷器、璽印以及皇室絲綢等,不僅顯示了政治關系,也促進了藏傳佛教藝術審美與發(fā)展。在西藏,至今仍收藏著一些與歷代中央王朝有關的文物,這些文物一方面以實物證明了西藏自元朝以來,就始終置于中國中央政府治理之下的歷史事實;另一方面,文物本身也反映了西藏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相互交融。

         

          明清兩朝對西藏地區(qū)的大小活佛和上層世俗貴族多有供養(yǎng)或賞賜,瓷器是其中的一項。西藏地區(qū)所藏明清官窯瓷器來自于明清兩代王朝的賞賜。目前所知明代關于向西藏僧人賞賜瓷器的文獻記載始于永樂時期。明代至清代早期,朝廷賞賜的瓷器種類鮮見詳細記錄,從語境分析,應該大都是日用器型類,這也與傳世實物等實證相吻合。清中后期,清王朝對于西藏的賞賜在文獻中多有記載,其中瓷器不僅有日用器型,還有專門的法器和供器,但仍以日用器型類瓷器居多。

         

          西藏地區(qū)博物館和寺院藏有傳世瓷器,如布達拉宮和達賴喇嘛的夏宮羅布林卡、薩迦派的重要寺院薩迦寺、班禪駐錫的扎什倫布寺等宮殿寺院中都收藏有一定數(shù)量的明清瓷器。這些御賜瓷器,一部分作為達賴、班禪等高級活佛和其他上層僧俗貴族日常生活的實用器皿,另一部分則作為供器或陳設品供奉于寺院。

         

          其中,薩迦寺是西藏薩迦教派的主要寺院。薩迦教派在元代時,由于得到元朝政府的支持,曾盛極一時。明代的薩迦派仍不失為西藏的一大教派,明朝曾封薩迦派的首領為大乘法王、贊善王等。薩迦寺所藏明代瓷器,多為官窯精品,很可能是明朝廷的賞賜或饋贈。薩迦寺僅官窯瓷數(shù)量就達近2000件,其中,宣德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碗和宣德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高足碗是迄今所發(fā)現(xiàn)燒造年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宣德青花五彩器,書有藏文的宣德青花五彩碗顯然是明廷專為贈送西藏而燒制的,印證了文獻記載,也是明代中央政府向薩迦寺賜送的實物見證。

        宣德 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碗 西藏薩迦寺藏
         
         
        宣德 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高足碗 西藏薩迦寺藏
         

          羅布林卡是歷代達賴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風格園林。由于地位特殊,羅布林卡除收藏有大量本土制造的文物外,明、清兩朝政府和皇帝賜給西藏地方上層的賞賜品也不少。如明永樂年間宮廷制作的金剛持金銅佛,宣德年間繡制的大慈法王緙絲唐卡以及各類瓷器,都是稀世珍品。清朝時期,流入西藏的賞賜品更多,除佛像佛具瓷器外,還有許多珍玩擺設。如乾隆年間燒制,寓意多子多孫長壽的琺瑯彩葫蘆瓶,八仙慶壽瓶以及象征安定吉祥的琺瑯三足鼎立香爐,都是工藝頂級御用品。此外,還有紅木嵌玉如意、翡翠瑪瑙鼻煙壺、華麗雕漆果盒,這些是皇家貴族才有的陳設玩賞之物,也被皇帝拿來作為賞賜品贈給了西藏上層。

         

          接下來,耿老師將視野集中在西藏博物館。西藏博物館,1999年正式對外開放,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現(xiàn)代化功能的大型綜合性博物館,是一座民族文化和藝術的殿堂。西藏博物館館藏文物豐富,其中的明清瓷器有鮮明的特色,主要來源于羅布林卡。

         

        西藏博物館

         

          耿老師通過豐富精美的圖片對西藏博物館藏瓷進行了介紹,并分析西藏博物館藏瓷的特色。

         

          第一,瓷器珍藏量多質精。西藏博物館藏明清瓷器達千件,品種全、質量高,在國內省級博物館中很少見,堪稱“雪域珍寶”。這些瓷器應是明清時期朝廷賞賜給西藏上層人士的。明清時期,漢藏關系密切,西藏的朝貢和朝廷的賞賜頻繁。賞賜品除有符合藏傳佛教教義的佛像、法器外,還有景德鎮(zhèn)官窯瓷器等,在明清時期漢藏文獻中屢有記載。

         

          第二,藏瓷具有濃郁的西藏文化特色,展現(xiàn)出漢藏民族文化藝術的融合。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藏族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員。在漢藏民族的友好交往中,雙方在文化上互相交融與影響,瓷器成為漢藏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之一。瓷器具有清潔美觀、衛(wèi)生實用等優(yōu)點,是深受藏族人民喜愛的內地工藝品,對改善藏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也起到了積極作用。而瓷器易碎,古代內地與西藏交通不便,能夠安全運到西藏的瓷器就顯得非常珍貴。這些瓷器中,有的配以金屬、木質、皮囊、麻編外套保存,顯示出對其珍愛之至。還有些在內地未見的珍貴瓷器品種,在西藏至今得以流傳下來。如元代國師八思巴的圣地薩迦寺珍藏的明代宣德青花五彩蓮池鴛鴦紋碗,世界上僅存2件,印證了明谷泰撰《博物要覽》記載的“宣德五彩深厚堆垛”,為稀世珍寶。

         

          明清御窯廠受命生產(chǎn)藏文化特色的瓷器的主要是供皇家使用或朝廷賞賜西藏上層人士。這些瓷器在造型和紋飾方面有濃郁的藏文化藝術風格。首先,在造型上,仿制藏文化傳統(tǒng)器物造型,燒制藏傳佛教用器及藏族日常生活用具等。如故宮博物院藏有明宣德青花梵文出戟蓋罐,為宣德五年(公元1430年)為來京的西藏大寶法王烏斯尚師哈里麻舉行法會而燒制的。造型與西藏稱為“曼陀羅”的供器相似。通體書梵文、八寶、蓮瓣紋,器書有“大德吉祥場”。造型、紋飾具有鮮明的藏傳佛教藝術特點。此形制器物傳世2件,另景德鎮(zhèn)御窯廠遺址也有出土。

        宣德 青花藍查體梵文出戟法輪蓋罐 故宮博物院藏


          清王朝作為由少數(shù)民族入主中原而建立的封建政權,利用宗教文化為政治服務是其鞏固政權的基本措施之一。紫禁城里與宗教相關的神殿佛堂,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儒、釋、道”三教并存,圣人、佛相、天尊同在。此外,一些民間俗神和清代滿族人所崇信的薩滿教祭祀,也各占一席之地。清代紫禁城內最重要的宗教是藏傳佛教。故宮博物院收藏瓷器中有不少清代宮廷遺留的藏傳佛教用器,其中以乾隆朝景德鎮(zhèn)御窯廠產(chǎn)品最為多見,如五供、佛塔、七珍、八寶、觀音像、無量壽佛像、釋迦牟尼佛像等。

        乾隆 粉彩五供養(yǎng) 故宮博物院藏

         

          其次,在紋飾上,采用藏文化傳統(tǒng)圖案裝飾瓷器。明清時期,瓷器紋飾中采用藏傳佛教圖案和西藏流行的吉祥圖案作裝飾的有八吉祥、纏枝蓮、纓絡、寶杵、梵文、藏文、佛家吉語紋等。宣德青花纏枝蓮托八寶紋高足腕,外壁繪纏枝蓮托八寶紋,內壁書藏文,譯為“白日平安,夜晚平安,中日平安,日夜平安”。 

         

        宣德青花纏枝蓮托八寶紋高足腕


          第三,所收藏的高足杯(碗)數(shù)量多、質量高、品種豐富。高足碗不僅在西藏博物館有收藏,布達拉宮、羅布林卡及薩迦寺等處也有發(fā)現(xiàn),均為“靶茶鍾”一類。其收藏年代跨度大,從元至清乾隆,跨越元明清三朝數(shù)百年之久。品類豐富,涵蓋陶瓷、玉器、雕漆等多種工藝。另未發(fā)表的高足碗資料,也數(shù)量較多。這些高足碗中,雖偶有元代制品,但最早的一批主要為永樂、宣德官窯產(chǎn)品。這批永宣時期的高足碗及配套的執(zhí)壺、僧帽壺等,無論是甜白、寶石紅、翠青,還是青花、五彩等,工藝美輪美奐,質量之高,堪稱空前絕后,從此開啟了此后數(shù)百年高足碗在藏地寺院的流行風潮。

        西藏博物館藏

         

          耿老師總結到,藏族地區(qū)傳統(tǒng)器物造型、紋飾與內地悠久的制瓷工藝完美結合在一起,珠聯(lián)璧合,是中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歷史見證,展示出漢藏文化的水乳交融。西藏博物館以及西藏地區(qū)珍藏的明清瓷器,對研究漢藏文化藝術的相互交流、相互影響以及西藏與內地的關系,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遺憾的是,布達拉宮、薩迦寺等收藏的瓷器尚未能全部看到,希望未來有機會能一睹真容。也期待館方之間加強合作,聯(lián)合舉辦展覽,共同呈現(xiàn)藏族地區(qū)的歷史文化,展現(xiàn)中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歷史過程。

         

          最后,故宮博物院研究室副主任、研究館員徐華烽老師對講座進行了點評:耿老師介紹了西藏地區(qū)收藏瓷器的品種、造型和紋飾,這些瓷器是西藏文化特色與景德鎮(zhèn)官窯制瓷技藝的完美結合,是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歷史見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常見的古陶瓷研究主要從館藏陶瓷、窯址或者遺址出土陶瓷切入,而耿老師是以傳播鏈的理念,從生產(chǎn)端、傳播端和使用端的角度研究西藏地區(qū)的瓷器,這是非常難得的。

         

        主持人徐華烽老師

         
        講座現(xiàn)場


          整場講座中耿老師娓娓道來,不時拋出問題,引導觀眾作答,現(xiàn)場氛圍熱烈活躍。講座結束后,很多觀眾意猶未盡,就西藏地區(qū)瓷器的來源、制造工藝的傳播等相關問題與耿老師進行了交流。

         
        亚洲色欲或者高潮影院| 亚洲高清国产AV拍精品青青草原| 黑人精品videos亚洲人| 久久久青草青青国产亚洲免观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网站| 国产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v系列天堂| 亚洲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V欧洲精品V日韩精品 |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按摩| 亚洲精品国产摄像头| 国产精品自拍亚洲| 亚洲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99| 亚洲精品国产高清嫩草影院| 在线观看亚洲天天一三视| 亚洲精品无码鲁网中文电影|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 亚洲av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站|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欧洲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七七久久精品中文国产|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精品看不卡|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日本久久九| 亚洲色图综合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国产亚洲美女精品久久|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久久九|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 在线亚洲午夜理论AV大片| 亚洲a一级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影院午夜网站|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