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廣泛吸納社會科研力量共同參與“學術故宮”建設,故宮博物院于2023年啟動第二期“開放課題”科研項目,并于10月19日在建福宮花園敬勝齋舉辦第二期“開放課題”立項發布會。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李小城,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北京師范大學副教授鞠熙等第二期“開放課題”入選學者代表出席發布活動。
“開放課題”項目是我院推出的面向全國學者的科研項目,與“英才計劃”“太和學者計劃”并立,是“學術故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一期“開放課題”于2021年底啟動,吸引各大高校與科研院所的學者廣泛參與。兩年來,第一期40項立項課題的立項專家,在文獻資料的搜集與整理,科學實驗與測試分析,傳統工藝復原等方面開展積極探索與實踐,公開發表論文近30篇,取得豐碩的項目前期成果。
此次啟動的故宮博物院第二期“開放課題”,共有來自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北京師范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上海博物館等29家高校、科研院所、文博單位的30個項目得到立項。選題方向包括:故宮古建筑及館藏文物價值研究、故宮古建筑及館藏文物保護與利用研究、故宮世界文化遺產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故宮世界文化遺產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故宮世界文化遺產活化與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研究、故宮世界文化遺產與古代文明交流互鑒研究、基于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的文化與旅游融合發展研究、故宮學學術體系研究等8個研究方向。
王旭東院長在致辭中表示,故宮博物院肩負著真實完整地保護并負責任地傳承弘揚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使命。為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提高文物研究闡釋和展示傳播水平,故宮博物院秉持開放姿態,3年內先后啟動兩期“開放課題”科研項目,借助更多領域的學術力量,共同發掘故宮文化寶庫,推進“學術故宮”建設,闡釋好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為社會大眾提供文化滋養,為新時代的文化工作貢獻力量。
王旭東院長提到,第二期“開放課題”還將充分發揮故宮博物院既有科研平臺的作用,具體包括古陶瓷保護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明清官式建筑保護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中國-希臘文物保護技術“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書畫保護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通過與故宮博物院承擔的文物保護領域省部級科研平臺的重點研究方向相結合,以強強聯合的方式,加強“開放課題”選題的針對性與指向性,促進既有科研平臺的建設,吸引國內高水平同行的參與,使“開放課題”的質量得到保證,共同推動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進步。
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理事長李小城表示,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是以“保護民族文化遺產,擴大故宮博物院國際國內影響力”為宗旨的慈善公益組織。龍湖集團是故宮基金會的理事單位之一,“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也是故宮博物院的重要公益伙伴。近年來,“龍湖-故宮文化基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先后多次資助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展覽、古建筑修繕、學術科研等項目,推動了故宮博物院事業的進步,促進了故宮所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他預祝第二期“開放課題”項目能取得豐厚成果,為故宮博物院與各重點科研院所、知名高校進行更深入的交流合作拓寬途徑,為開展故宮學研究提供更大的平臺,為故宮博物院的“學術故宮”建設提供助力,最終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弘揚,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貢獻力量。
任萬平副院長在發布會上介紹了第二期“開放課題”的評審情況,并宣布立項名單。故宮博物院“開放課題”將參照“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的相關管理辦法,采取雙重管理模式。由故宮博物院負責進行學術審核與驗收,保證研究成果的質量;項目責任人所在單位的科研管理職能部門進行日常管理,保證經費的規范使用。雙管齊下,確?!伴_放課題”能如期保質完成,達到既定目標。
在“開放課題”計劃之外,故宮博物院還將大力推進文物信息數字化,將更多的文物信息向社會大眾公開,讓更多的學者直接利用典藏在故宮的文物,準確提煉并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更好體現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時代價值,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五個突出特性,闡釋其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生命力。
故宮博物院第二期“開放課題”,由“龍湖-故宮文化基金”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通過北京故宮文物保護基金會共同支持。
附件:故宮博物院第二期開放課題入選項目(共30項)
序號 |
單 位 |
姓 名 |
項目名稱 |
1 |
北京明珠琉璃有限公司 |
王林俊 |
北京地區明清官式建筑琉璃技藝復原研究 |
2 |
江南大學 |
童永生 |
清宮造辦處與清代宮廷設計研究 |
3 |
景德鎮陶瓷大學 |
吳軍明 |
中國與西方陶瓷技術的交流及影響——以外銷青花瓷為例 |
4 |
上海博物館 |
周 浩 |
館藏青銅器“有害銹”激光清洗關鍵技術及其綜合保護應用研究 |
5※ |
上海博物館 |
徐文娟 |
中國書畫文物的科學認知與傳統修復材料研究 |
6※ |
上海大學 |
周文靜 |
三維激光誘導熒光光譜書畫染料無損檢測技術研發 |
7 |
太原師范學院 |
王慧明 |
明代宮廷生活史 |
8 |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 |
聶樹真 |
基于LIBS的文物激光清洗在線監測技術研究 |
9※ |
中國農科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 |
杜 然 |
多尺度量化解析揮發性有機物造成紙質文物劣化的分子機制 |
10 |
北京理工大學 |
宋維濤 |
文物保護多元數據管理與融合展示研究 |
11 |
中國傳媒大學 |
王 爽 |
北京故宮建筑傳統色彩語義評價模型構建與應用研究 |
12 |
南京大學 |
陳云松 |
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與當代全球影響力:基于大數據和計算社會科學方法的文明互鑒研究 |
13 |
內蒙古社科院 |
薩日娜 |
故宮博物院所藏《御制四體清文鑒》的版本??奔捌淞鱾鲀r值研究 |
14※ |
天津商業大學 |
郭玉花 |
書畫文物裝裱的變形破壞行為及監測技術研究 |
15 |
西安交通大學 |
妥建清 |
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的審美文化研究 |
16 |
景德鎮學院 |
邵建春 |
元代宮廷茶文化研究 |
17 |
天津大學 |
何蓓潔 |
世界圖景下的紫禁城建筑研究及保護史(1900年至1949年) |
18 |
華中科技大學 |
林純潔 |
《華夷譯語》之西洋譯語與18世紀中歐文化交流研究 |
19 |
景德鎮御窯博物院 |
江建新 |
明代官窯瓷器的鑒定研究 |
20 |
西北民族大學 |
甄 蕓 |
東亞書籍貿易中的清代官修總集流播及文學交流研究 |
21 |
北京師范大學 |
鞠 熙 |
扎彩技藝與故宮禮儀空間營造 |
22 |
東華大學 |
姜晨菡 |
交互敘事視角下“劇本殺”游戲驅動的故宮文旅服務設計研究 |
23 |
浙江傳媒學院 |
隗靜秋 |
文化傳播何以“雁過留聲”:盤活存量與做優增量的故宮文化傳播路徑探索 |
24 |
中國國家博物館 |
樊祎雯 |
清代帝王巡幸圖像整理與研究 |
25 |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
袁進東 |
清代宮廷廣式家具研究 |
26 |
中央美術學院 |
余曉凡 |
國家形象構建視角的故宮博物院陶瓷文化符號運用與傳播研究 |
27 |
南通大學 |
朱皓軒 |
明代朝貢禮儀研究 |
28 |
石家莊鐵道大學 |
常 櫻 |
定(曲陽)窯、磁州(彭城)窯供御供官瓷器判定研究 |
29 |
中國藝術研究院 |
杜 望 |
故宮博物院院藏幾組清代人物畫像的歷史考察 |
30 |
天津工業大學 |
范 杰 |
清宮唐卡文物的老化評估研究 |
說明:
1. 共30項入選,其中1-10為重點項目,11-30為一般項目。
2. 帶※的4項由“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梅賽德斯-奔馳星愿基金”資助,其他26項由“龍湖-故宮文化基金”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