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藏歷代書畫展”對公眾開放
“故宮藏歷代書畫展”對公眾開放
2014-04-29
“故宮藏歷代書畫展”(第八期)于2014年4月30日在故宮武英殿書畫館開展。本期展覽共分為晉唐宋元、明、清三個部分,以故宮博物院藏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代表書畫家作品為主,體現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源遠流長。展期兩個月,于6月29日結束。
此次展覽共展出64件(套)文物,可謂件件皆是精品。例如:五代阮郜《閬苑女仙圖》、宋代馬和之《鹿鳴之什圖》均為人物畫精絕之作;王居正的《紡車圖》則代表了宋代風俗畫的新風;趙孟頫《浴馬圖》反映了元代人馬畫的藝術成就。早期的書法作品有北魏和唐代書寫的經卷,北宋米芾、南宋趙孟堅與元代楊維楨的書法作品也在展陳之內。本期展出的明清書畫主要仍是藝術史發展中主要流派和代表書畫家的作品,精彩紛呈,佳作不勝枚舉。在明代的書畫展品中,有明“院體”“浙派”繪畫、“臺閣體”書家、吳門書畫家和董其昌、陳洪綬的作品。清代的繪畫展品中,有當時主要流派“四王吳惲”、“四僧”、“金陵畫派”、“揚州畫派”、“海派”的代表畫家的作品,還有艾啟蒙具有西洋風格的“院畫”作品。而清代帖學和碑學名家,例如劉墉和尹秉綬等人的作品,則是書法展出的重點。
展覽形式獨特,整體設計取自于展出文物元素,帶入感極強。展覽序廳部分,以各朝代書畫代表作為中心依次彩噴貼敷于墻面,前置玻璃屏風作為各時期書畫的分隔,玻璃表面為深棕色噴漆,圖像運用南宋馬遠《水圖卷》中水紋的圖案,后墻的書畫噴繪與玻璃屏風之間有適當空間得以加入射燈,光可以直射在畫面與屏風背面,使整體景觀分出主次關系。
展廳建筑為清宮古建,這是故宮展覽的特色。內部天頂彩畫有燈光照明,使觀眾在展廳中既能看到精彩的故宮館藏書畫,又能領略建筑的古意。展廳結尾處有簡明的武英殿歷史介紹,是參觀者盡賞書畫名作后的又一小小收獲,加深了參觀的文化感、歷史感。
本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可免費參觀。
背景材料:
1、曹法壽楷書華嚴經卷
《華嚴經》卷,北魏,曹法壽書,紙本,楷書,縱24.6cm,橫817.5cm。
此卷首尾完整。首題“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第卅四卷第卌一”。尾署“延昌二年歲次水巳四月十五日,敦煌鎮經生曹法壽所寫此經成訖。用紙廿三張。典經師令狐崇哲。校經道人”。鈐墨印一方不可辨識。北魏“延昌二年”為513年。
《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是佛教的重要經典。古有三種譯本。據考證,此卷所寫為東晉佛陀跋陀羅所譯六十卷本,稱“六十《華嚴》”,共含三十四品。
2、唐寅事茗圖卷
《事茗圖》卷,明,唐寅作,紙本,設色,縱31.1cm,橫105.8cm。
此圖引首有文徵明題“事茗”二字,款署“徵明”。鈐“文徵明印”。
本幅中作者自題:“日長何所事,茗碗自賚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吳趨唐寅?!扁j“唐居士”。
“事茗”姓陳,為王寵友鄰,與唐寅交往亦甚密。唐寅以陳氏名號為題作此圖,并將“事茗”二字嵌入題詩中。此圖布局別出新意,虛實相生,層次分明。近景巨石側立,巨石墨色濃黑,皴擦細膩,凹凸清晰可辨。屋舍、坡岸淡雅清潤,屋中主人臨窗品茗,描繪出幽靜宜人的理想化的生活環境。透過畫面,似可聽到潺潺的流水,聞到淡淡的茶香。
本幅中另有清乾隆御筆題記:“記得惠山精舍里,竹罏淪茗綠杯持。解元文筆閑相仿,消渴何勞玉虎絲。甲戌閏四月雨余,幾暇偶展此卷,因摹其意,即用卷中原韻題之,并書于此。御筆?!扁j印“古香”白文方、“太缶”朱文方。尾紙陸粲款署:“嘉靖乙未孟秋之吉,平原陸粲著。”鈐印“陸氏浚明”白文方、“貞山”朱文方。鑒藏印鈐:耿昭忠“丹誠”、“千山耿信公書畫之章”、“信公珍賞”、“信公鑒定珍藏”、“琴書堂”、“都尉耿信公書畫之章”;耿嘉祚“耿會侯鑒定書畫之章”、“耿嘉祚印”、“耿湛恩章”、“湛恩記”、“漱六主人印”;索額圖“也園索氏收藏書畫”、“長白索氏珍藏圖書印”、“九如清玩”、“樂庵”、“樂圣且銜杯”、“御賜忠孝堂長白山索氏珍藏”等諸家印記多方,另有清內府鑒藏諸印。
清內府《石渠寶笈?初編》卷十五著錄。
3、趙孟頫浴馬圖卷
《浴馬圖》卷,元,趙孟頫繪,絹本,設色,縱28.5cm,橫154cm。
圖中繪夏日疏林間,奚官在水塘為駿馬洗浴納涼的情景。人物與馬各具姿態,生動自然,相互呼應,營造了一個輕松的氛圍。人物衣紋流暢,樹木坡石勾勒簡練,色不掩墨,青綠與淺絳結合,色彩清麗雅致。
本幅款識:“子昂為和之作”。另有清乾隆帝御題詩一首,鈐“幾暇怡情”、“乾隆宸翰”印。引首為乾隆御書“青溪龍躍”。尾紙有王稚登、宋獻題跋。?????????????????????????????
此次展覽共展出64件(套)文物,可謂件件皆是精品。例如:五代阮郜《閬苑女仙圖》、宋代馬和之《鹿鳴之什圖》均為人物畫精絕之作;王居正的《紡車圖》則代表了宋代風俗畫的新風;趙孟頫《浴馬圖》反映了元代人馬畫的藝術成就。早期的書法作品有北魏和唐代書寫的經卷,北宋米芾、南宋趙孟堅與元代楊維楨的書法作品也在展陳之內。本期展出的明清書畫主要仍是藝術史發展中主要流派和代表書畫家的作品,精彩紛呈,佳作不勝枚舉。在明代的書畫展品中,有明“院體”“浙派”繪畫、“臺閣體”書家、吳門書畫家和董其昌、陳洪綬的作品。清代的繪畫展品中,有當時主要流派“四王吳惲”、“四僧”、“金陵畫派”、“揚州畫派”、“海派”的代表畫家的作品,還有艾啟蒙具有西洋風格的“院畫”作品。而清代帖學和碑學名家,例如劉墉和尹秉綬等人的作品,則是書法展出的重點。
展覽形式獨特,整體設計取自于展出文物元素,帶入感極強。展覽序廳部分,以各朝代書畫代表作為中心依次彩噴貼敷于墻面,前置玻璃屏風作為各時期書畫的分隔,玻璃表面為深棕色噴漆,圖像運用南宋馬遠《水圖卷》中水紋的圖案,后墻的書畫噴繪與玻璃屏風之間有適當空間得以加入射燈,光可以直射在畫面與屏風背面,使整體景觀分出主次關系。
展廳建筑為清宮古建,這是故宮展覽的特色。內部天頂彩畫有燈光照明,使觀眾在展廳中既能看到精彩的故宮館藏書畫,又能領略建筑的古意。展廳結尾處有簡明的武英殿歷史介紹,是參觀者盡賞書畫名作后的又一小小收獲,加深了參觀的文化感、歷史感。
本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可免費參觀。
背景材料:
1、曹法壽楷書華嚴經卷
《華嚴經》卷,北魏,曹法壽書,紙本,楷書,縱24.6cm,橫817.5cm。
此卷首尾完整。首題“大方廣佛華嚴經入法界品第卅四卷第卌一”。尾署“延昌二年歲次水巳四月十五日,敦煌鎮經生曹法壽所寫此經成訖。用紙廿三張。典經師令狐崇哲。校經道人”。鈐墨印一方不可辨識。北魏“延昌二年”為513年。
《大方廣佛華嚴經》簡稱《華嚴經》,是佛教的重要經典。古有三種譯本。據考證,此卷所寫為東晉佛陀跋陀羅所譯六十卷本,稱“六十《華嚴》”,共含三十四品。
2、唐寅事茗圖卷
《事茗圖》卷,明,唐寅作,紙本,設色,縱31.1cm,橫105.8cm。
此圖引首有文徵明題“事茗”二字,款署“徵明”。鈐“文徵明印”。
本幅中作者自題:“日長何所事,茗碗自賚持。料得南窗下,清風滿鬢絲。吳趨唐寅?!扁j“唐居士”。
“事茗”姓陳,為王寵友鄰,與唐寅交往亦甚密。唐寅以陳氏名號為題作此圖,并將“事茗”二字嵌入題詩中。此圖布局別出新意,虛實相生,層次分明。近景巨石側立,巨石墨色濃黑,皴擦細膩,凹凸清晰可辨。屋舍、坡岸淡雅清潤,屋中主人臨窗品茗,描繪出幽靜宜人的理想化的生活環境。透過畫面,似可聽到潺潺的流水,聞到淡淡的茶香。
本幅中另有清乾隆御筆題記:“記得惠山精舍里,竹罏淪茗綠杯持。解元文筆閑相仿,消渴何勞玉虎絲。甲戌閏四月雨余,幾暇偶展此卷,因摹其意,即用卷中原韻題之,并書于此。御筆?!扁j印“古香”白文方、“太缶”朱文方。尾紙陸粲款署:“嘉靖乙未孟秋之吉,平原陸粲著。”鈐印“陸氏浚明”白文方、“貞山”朱文方。鑒藏印鈐:耿昭忠“丹誠”、“千山耿信公書畫之章”、“信公珍賞”、“信公鑒定珍藏”、“琴書堂”、“都尉耿信公書畫之章”;耿嘉祚“耿會侯鑒定書畫之章”、“耿嘉祚印”、“耿湛恩章”、“湛恩記”、“漱六主人印”;索額圖“也園索氏收藏書畫”、“長白索氏珍藏圖書印”、“九如清玩”、“樂庵”、“樂圣且銜杯”、“御賜忠孝堂長白山索氏珍藏”等諸家印記多方,另有清內府鑒藏諸印。
清內府《石渠寶笈?初編》卷十五著錄。
3、趙孟頫浴馬圖卷
《浴馬圖》卷,元,趙孟頫繪,絹本,設色,縱28.5cm,橫154cm。
圖中繪夏日疏林間,奚官在水塘為駿馬洗浴納涼的情景。人物與馬各具姿態,生動自然,相互呼應,營造了一個輕松的氛圍。人物衣紋流暢,樹木坡石勾勒簡練,色不掩墨,青綠與淺絳結合,色彩清麗雅致。
本幅款識:“子昂為和之作”。另有清乾隆帝御題詩一首,鈐“幾暇怡情”、“乾隆宸翰”印。引首為乾隆御書“青溪龍躍”。尾紙有王稚登、宋獻題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