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宮——故宮博物院藏明清蘇作文物展”在蘇州博物館開幕
“蘇?宮——故宮博物院藏明清蘇作文物展”在蘇州博物館開幕
2016-08-19
2016年8月13日,“蘇?宮——故宮博物院藏明清蘇作文物展”在蘇州博物館開幕。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出席開幕式并做題為《守望與傳承——故宮工匠精神的當代實踐》的講座。故宮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館員張林杰在開幕式后進行了《紫禁城里的蘇州風——明清蘇州雕刻工藝》專題講座。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繁榮的經濟發展基礎為蘇州帶來了獨具特色的人文社會景觀,成為聞名海內的歷史文化名城。明代中后期,蘇州手工業空前發達,雕刻工藝蓬勃發展,逐漸走向精細化,形成了不同于“京作”、“廣作”的獨特風格,有“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的說法。到了清代,織造府的設置加強了蘇州與宮廷之間的聯系,蘇州為宮廷輸送良材,還極力發展當地的雕刻技術,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宮廷工藝品的創作。納蘭常安《受宜堂宦游筆記》記載:“蘇州專諸巷,琢玉、雕金、鏤木、刻竹、髹漆、裝潢、針繡,咸類聚而列肆焉……凡金銀、琉璃,綺、銘、繡之屬,無不極其精巧。概之曰蘇作。”
據清宮造辦處的記載,清代的宮廷雕刻作品有大量出自蘇州工匠之手。本次展覽從故宮現藏的明清時期蘇州當地制作和具有蘇州風格的雕刻作品中遴選86件/套,囊括了竹、木、牙、角、漆、玉、石等多個細類的精品,集中表現了蘇州雕刻工藝的淡雅細膩,奇巧靈動。展覽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為“技冠天下”,展現明代在文人影響下,蘇州雕刻工藝蓬勃發展;第二單元為“內廷炫技”,展現清代中前期,蘇州匠人在造辦處占據了重要地位,承擔重要的設計和制作任務;第三單元為“承旨而作”,展現蘇州本地承接的大量宮廷活計;第四部分為“特制進貢”,展現蘇州的工匠技術不僅得到宮廷認可,更豐富了宮廷的琢玉技術。時值蘇州博物館新館落成10周年,本展覽契合今年“工藝”展示年的主題,貼合“工匠精神”的傳承,通過以上4個單元的呈現,較為全面地反映出明清時期蘇州雕刻工藝取得的高度藝術成就。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與蘇州博物館密切合作,先后參展“石田大穰——吳門畫派之沈周特展”、“衡山仰止——吳門畫派之文徵明特展”、“六如真如——吳門畫派之唐寅”、“十洲高會——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等多個展覽。這些展覽契合當地特色,反映蘇州的歷史與文化發展,為當地觀眾帶來文化盛宴。
本次展覽為期3個月,展出時間將持續至2016年11月13日。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優越的自然地理條件、繁榮的經濟發展基礎為蘇州帶來了獨具特色的人文社會景觀,成為聞名海內的歷史文化名城。明代中后期,蘇州手工業空前發達,雕刻工藝蓬勃發展,逐漸走向精細化,形成了不同于“京作”、“廣作”的獨特風格,有“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蘇郡”的說法。到了清代,織造府的設置加強了蘇州與宮廷之間的聯系,蘇州為宮廷輸送良材,還極力發展當地的雕刻技術,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宮廷工藝品的創作。納蘭常安《受宜堂宦游筆記》記載:“蘇州專諸巷,琢玉、雕金、鏤木、刻竹、髹漆、裝潢、針繡,咸類聚而列肆焉……凡金銀、琉璃,綺、銘、繡之屬,無不極其精巧。概之曰蘇作。”
據清宮造辦處的記載,清代的宮廷雕刻作品有大量出自蘇州工匠之手。本次展覽從故宮現藏的明清時期蘇州當地制作和具有蘇州風格的雕刻作品中遴選86件/套,囊括了竹、木、牙、角、漆、玉、石等多個細類的精品,集中表現了蘇州雕刻工藝的淡雅細膩,奇巧靈動。展覽共分為四個單元,第一單元為“技冠天下”,展現明代在文人影響下,蘇州雕刻工藝蓬勃發展;第二單元為“內廷炫技”,展現清代中前期,蘇州匠人在造辦處占據了重要地位,承擔重要的設計和制作任務;第三單元為“承旨而作”,展現蘇州本地承接的大量宮廷活計;第四部分為“特制進貢”,展現蘇州的工匠技術不僅得到宮廷認可,更豐富了宮廷的琢玉技術。時值蘇州博物館新館落成10周年,本展覽契合今年“工藝”展示年的主題,貼合“工匠精神”的傳承,通過以上4個單元的呈現,較為全面地反映出明清時期蘇州雕刻工藝取得的高度藝術成就。
近年來,故宮博物院與蘇州博物館密切合作,先后參展“石田大穰——吳門畫派之沈周特展”、“衡山仰止——吳門畫派之文徵明特展”、“六如真如——吳門畫派之唐寅”、“十洲高會——吳門畫派之仇英特展”等多個展覽。這些展覽契合當地特色,反映蘇州的歷史與文化發展,為當地觀眾帶來文化盛宴。
本次展覽為期3個月,展出時間將持續至2016年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