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以及豐富的宮廷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明清時期外國使團頻繁訪華交流,西洋工匠藝人被招募到皇宮,服務于宮廷,致使大量具有異國風情的工藝品及日用珍品在宮中陳設和普遍使用。這些外國文物日積月累,慢慢地構成了中國宮廷內獨特的異國景觀,留下了500多年以來中國與其他國家(地區)文化交流的歷史印跡。
鼓浪嶼是福建廈門的著名景區,位于廈門島西南隅,全島面積1.88平方公里,因島西南方有一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美麗的鼓浪嶼,風光旖旎,琴聲悠揚,人文絢爛。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中葉的百年間,鼓浪嶼是中國東南地區獨具特色的對外交流窗口。設計風格多樣化的建筑群和園林景觀的物質遺存,以及中國傳統文化、地方文化與外來多元文化,成為中國與東亞和東南亞沿海地區交流、互鑒、融合的集中體現,鼓浪嶼獨具歷史感與別樣氣韻,充分展現了國際化的特質。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由廈門市政府與故宮博物院合作建設。項目選址在廈門市鼓浪嶼“救世醫院及護士學校舊址”,旨在以享有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稱的鼓浪嶼,展示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大量外國文物珍品,從而使鼓浪嶼異域風格的建筑遺跡與皇家珍藏的異域物品相互輝映、相得益彰。鼓浪嶼面向蔚藍大海,與臺灣金門島遙遙相望。歷久彌新的西洋歷史風貌建筑與山體、椰林、沙灘高低錯落,融為一體,形成一派古老又生機勃勃的美麗畫卷。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將歷史風貌建筑、人文歷史底蘊和其他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使明清時期中西文化交往的歷史在當下實施“一帶一路”全球化戰略的時代背景下真正地鮮活起來,也使超越國界的藝術之美能夠讓更多海內外觀眾享用。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占地面積11000平方米,建筑面積5180平方米。文物館展出的文物,大部分一直保存在故宮庫房里,從未向世人展示過。文物種類涵蓋漆器、陶器、瓷器、玻璃器、琺瑯器、金屬器、織物、繪畫、書籍、雕塑、家具、鐘表、科技儀器等多種類別,分別來自英國、法國、德國、瑞士、俄羅斯、意大利、奧地利、美國、保加利亞、日本、朝鮮等國家和地區。這些文物來源主要是清宮舊藏,也有部分為民間征集或個人捐贈。時代跨越從16世紀至20世紀初,而以18、19世紀者居多。
此次開館首展即“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展覽”共展出藏品219件(套),內容共分6個部分:一、文物來源;主要講述故宮外國文物的收藏途徑及方式。二、科技典范;主要講述科學儀器在皇宮的應用。三、萬國瓷風;展現故宮所收藏的歐洲、日本等國瓷器;四、生活韻致;主要展出的是以鼻煙盒為代表的西方國家傾銷到中國的日常用品;五、典雅陳設;主要展出了從紫禁城到園囿諸多殿堂內陳設的來自于西方的物品。六、異國情調;主要展出故宮收藏的仿制西洋的絲織品、家具,體現了對西方文化的接納與融入,同時也體現出了西洋文化對當時中國的深刻影響。展品品類豐富,保存完整,不僅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見證,從不同的角度詮釋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價值和內涵。這些外國文物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展現了所屬國家和地區的文化風貌,也映射出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盛況。
2014年11月,廈門市政府與故宮博物院簽署了《建設運營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合作框架協議》,經過兩年多時間的精心籌備,現已完成籌建工作,將于2017年5月13日正式開館。故宮博物院任萬平副院長兼首任館長,運營管理將參照廈門市公益保障類國有企業實施。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將有效地發揮博物館的教育職能,為經濟社會發展、為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服務。
從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開館之日起,故宮博物院的紫禁書院也將同時落地鼓浪嶼,為廈門市民及海內外參觀游客提供生活美學文創產品、文房四寶、高仿書畫及圖書等,舉辦各類傳播中華文明、故宮文化和具高水平的講座及學術交流活動,發揮故宮文化優勢,為“一帶一路”的建設發展服務。
附件: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
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以下簡稱“外國文物館”)是一座主要展示故宮館藏外國文物的中型博物館。項目選址在鼓浪嶼“救世醫院及護士學校舊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美籍荷蘭人郁約翰創建于1898年),用地面積10767平方米,建筑面積5168平方米,展館設計參觀容量最大為2800人/日。
鼓浪嶼救世醫院和護士學校舊址
外國文物館選址為原鼓浪嶼救世醫院和護士學校舊址。1898年由美國歸正教會牧師郁約翰興建,是鼓浪嶼第一座也是閩南地區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醫院,醫院附設醫學專科學校和護士學校,被譽稱為閩南西醫“黃埔軍校”。 2013年被批準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