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市政府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協議內容之一是雙方利用各自優勢合作舉辦“明代御窯瓷器”對比系列展。展覽旨在通過將明代景德鎮陶廠或御器廠遺址出土的落選品(修復件或殘片標本)與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傳世品以對比的方式進行展示,以較全面地反映明代御窯瓷器所取得的高度藝術成就,為觀眾提供一個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鎮御窯燒造瓷器品種和欣賞標準器的機會。
從2015年至2017年,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市政府聯合舉辦了5項以明代御窯瓷器為主題的系列展覽,包括“明代洪武、永樂、宣德瓷器對比展”、“明代成化瓷器對比展”、“明代弘治、正德瓷器對比展”、“明代正統、景泰、天順御窯瓷器展”,以及“明清御窯瓷器——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陶瓷考古新成果展”,今天又隆重推出“明代嘉靖、隆慶、萬歷瓷器對比展”這一大型專題瓷器展覽。
早在20世紀70年代,位于今景德鎮市珠山的明代御窯遺址已零星出土過一些明代御窯瓷器殘片。80年代以來,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配合基本建設工程對明代御窯遺址進行過多次局部考古發掘,取得豐碩成果。出土的數以噸計的御窯瓷片標本和窯具,成為研究明代御窯生產制度和燒造瓷器品種的珍貴實物資料,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
隨著對出土瓷片標本的不斷修復、展示和出版,人們發現其中有大量瓷器標本可以與傳世品相互印證,而且寄希望于能看到將傳世品與出土物進行對比展示。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家建筑——紫禁城及皇家收藏品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所藏明代御窯瓷器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精,與景德鎮市政府聯合舉辦傳世與出土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可謂珠聯璧合。舉辦這樣的展覽,也是讓分離數百年瓷器的一次再聚首。本次推出的“景德鎮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嘉靖、隆慶、萬歷瓷器對比展”是計劃舉辦明代御窯瓷器對比系列展中的最后一個。
明代嘉靖(1522-1566年)、隆慶(1567-1572年)、萬歷(1573-1620年)三朝,處于明代社會晚期,歷時99年,橫跨16、17世紀。放眼世界,這三朝時值歐洲文藝復興鼎盛時期,是地理大發現、殖民主義發展時期,同時也是科學技術快速初步發展時期。在中國,這一時期啟蒙思想開啟,市井文化達到巔峰。經濟方面,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出現。受此影響,嘉靖、隆慶、萬歷三朝御窯瓷器整體呈現產量空前大增、造型更加繁多、大件器物增多、胎體趨于厚重、工藝略顯粗糙、裝飾愈加繁縟、色彩華麗奪目的風貌。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和海外貿易迅速擴大,民營瓷業產量和質量均比以往有很大提高,除大量燒造供國內外各階層使用的瓷器外,還搭燒御器廠臨時交辦的御用瓷器,使這一時期御窯瓷器呈現出豐富的面貌。鑒于上述情況,本展覽將嘉靖、隆慶、萬歷三朝御窯瓷器同時進行展示。展覽按朝代分為三個單元,每個單元均按品種展示,分別為濃麗明艷——青花、黃地青花、青花加礬紅彩瓷器;純凈雅致——單色釉瓷器;色彩繽紛——雜釉彩、斗彩、五彩、紅綠彩瓷器;深遠影響——后仿嘉靖、隆慶、萬歷朝瓷器等,另遴選少量民窯瓷器加以對比,展出文物和標本總計298件套。
展出的嘉靖朝青花纏枝蓮托“壽”字蓋罐、澆黃地青花龍穿纏枝蓮紋大盤、祭藍釉爵、瓜皮綠釉錐拱云鳳紋尊、黃地紅彩海水云龍紋蓋罐、五彩魚藻圖蓋罐等,隆慶朝青花龍鳳紋提梁壺、青花龍鳳紋圓盒、澆黃釉錐拱云龍紋碗等,萬歷朝青花龍穿花紋帶蓋梅瓶、青花折枝桃紋梵文蓮花式洗、青花瓷碑標本、黃地綠彩錐拱云龍紋蓋罐、五彩龍穿花紋盤、青花五彩魚藻紋蒜頭瓶、五彩鏤空花卉龍紋長方盒、五彩海水云龍紋六棱蟋蟀罐等,均堪稱難得一見的珍品。觀眾可以通過這些展品領略嘉靖、隆慶、萬歷朝御窯瓷器燒造所取得的藝術成就,以及御器廠嚴苛的揀選標準。
光陰荏苒,日月如梭。雖然嘉靖、隆慶、萬歷朝御窯瓷器自問世以來已經過400余年風雨的洗禮,但相信這些造型豐富、釉彩華麗、紋樣紛繁的瓷中佳品所承載的歷史文化,仍會引人入勝,給觀眾帶來美的享受。
本次展覽展期為2018年11月7日至2019年2月22日,不單獨售票,憑故宮門票入院后可免費參觀。
嘉靖朝御窯瓷器
嘉靖皇帝朱厚熜年少登基,即位之初,在群臣輔佐下針對前朝弊政,采取整頓官制、開放言路、清查土地等措施,起到了撥亂反正、重振人心之作用,開創了明代社會發展的新局面。“壬寅宮變”后,嘉靖帝開始深居后宮,篤信道教,致使嘉靖晚期朝廷和社會危機四伏。嘉靖朝御窯瓷器產量激增,祭祀器、大器品類多樣,流行與道教有關的紋飾,而且出現供道教儀式使用的特殊器物,這些都與嘉靖朝特殊的政治、文化氛圍和嘉靖皇帝的個人品位有密切關系。從傳世品和出土標本看,嘉靖朝景德鎮御器廠燒造的瓷器在花色品種上不少于37種,其中最受人稱道的是青花、五彩、瓜皮綠釉瓷等。典型嘉靖御窯青花瓷器以進口“回青”料混以國產“石子青”料描繪紋飾,呈現藍中泛紫的鮮艷色調,開創了明代御窯青花瓷器發展的新境界。瓜皮綠釉是一種以氧化銅為呈色劑、以氧化鉛為主要助熔劑的低溫色釉,明代景德鎮御器廠自永樂朝開始燒造,以后各朝亦多有燒造,其中以嘉靖朝產品發色最為純正,本次展出的故宮博物院藏嘉靖瓜皮綠釉錐拱云鳳紋尊堪稱代表性作品。
隆慶朝御窯瓷器
隆慶皇帝朱載垕清凈、寬仁,執政期間果斷平反前朝留下的冤案、懲治嘉靖皇帝寵信的道士,積極推行澄清吏治、清丈土地、改革賦役制度以及恤商和開關等政策,為萬歷初年張居正主導的改革奠定了基礎,堪稱明代后期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隆慶朝雖然短暫,但據文獻記載,該朝御窯瓷器產量仍很大。從傳世品和出土瓷片標本看,隆慶朝御窯瓷器品種較嘉靖朝有所減少,見有青花、青花加礬紅彩、黃地青花、五彩、斗彩、白釉、澆黃釉瓷等。大部分御窯瓷器采用了區別以往的以“造”代替“制”字結尾的“大明隆慶年造”六字年款或“隆慶年造”四字年款。
萬歷朝御窯瓷器
萬歷皇帝是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其執政的前十年,全力支持內閣以整頓賦役為主的改革,逐步營造出政治清明、經濟大發展的中興局面。但很快,萬歷皇帝一反之前的政治措施,盡廢改革,并開始了長達30年的怠政舉措,使明代社會自萬歷后期進入政治停滯、社會急劇發展的特殊狀態。景德鎮御窯瓷器燒造受政治影響,致使量增而質減,御器廠的運行更逐漸陷入窘困之境地,最終導致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御器廠正式停燒。從此,景德鎮瓷器生產步入御窯衰落、民窯興盛的“過渡期”,直至康熙二十年(1681年)(一說康熙二十二年)御窯廠才正式恢復燒造。萬歷朝御窯瓷器造型、紋飾風格基本延續嘉靖、隆慶朝御窯瓷器特點,從傳世品和出土標本看,約有20多個品種,其中最受人稱道的是青花、五彩、黃地綠彩和茄皮紫釉瓷等。萬歷后期,因進口的“回青”料短缺,青花瓷器逐漸采用“土青”料描繪紋飾,其中以浙江產的“浙料”最好,其圖案藍中略泛灰色,淡雅明快。本次展出的故宮博物院藏明代定陵出土的青花龍穿纏枝蓮紋梅瓶,形體高大,紋飾繁密,制作和燒成工藝難度較高,堪稱萬歷朝御窯青花瓷的代表作。萬歷朝御窯五彩瓷器,延續嘉靖、隆慶朝御窯五彩瓷風格,但造型、紋樣更加繁多,花紋布局更趨繁密,用筆更顯豪放不羈、樸實稚拙,呈現華麗濃艷之風,反映出明代中葉以后商品經濟迅猛發展,商業空前繁榮,奢靡之風浸淫市井,從上層到民間均講求追奇獵妍的社會風貌。隨著“隆慶開關”解除海禁,萬歷朝景德鎮民窯瓷器大量遠銷海外,其造型、紋飾、色彩均對歐、亞各國瓷器使用乃至瓷器生產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