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覽分為四個部分,每位藝術家的作品均設單獨的單元展出。主要作品有:中國近現代重要藝術家兼鑒定家謝稚柳的《紅蓮圖》《旗亭賭唱》《塞上馬群》《四美圖》等;當今海派繪畫大家陳佩秋的《幽泉山鳥》《溪山翠色》《九月海棠》《高天春水》等;藝術史學界著名的中國藝術史學者、書畫鑒定家傅申先生的《臨夏圭溪山清遠圖卷》《山途中山水圖軸》《王鐸跋枯蘭復花賦書法》《心經書法長卷》等;以及著名當代藝術策展人、藝評家陸蓉之的《橫貫公路圖》等作品。
此次參展的四位藝術家既是書畫家,又同時兼有鑒定家或策展人的身份。這使得此次展覽更具有學術性和文化性,四位藝術家的作品全面而多元地呈現了他們獨特的藝術風貌、文化淵源和審美趣尚。
此次作品展為期15天,佳作云集、盛況空前。既讓參觀者領略到“千古”的歷史厚度與學術分量,又體現了藝術“縱橫”中外、跨越東西的美好與傳奇。相信此展將會成為國內乃至國際文化藝術界共同關注的盛事展覽。
展覽不單獨售票,觀眾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入院后可免費參觀。
【參展藝術家及作品介紹】
一、謝稚柳
謝稚柳(1910-1997),江蘇常州人,原名稚,字稚柳,后以字行,晚號壯暮翁,中國近代著名的書畫家、藝術史論家和古書畫鑒賞家。
謝稚柳少年時代跟隨江南大儒錢名山學習經史百家,后醉心于陳老蓮,他的人物宗唐人,瀟灑出塵,格調高古;山水習北宋,集范寬、燕文貴、郭熙、王詵、董源、巨然等各路風格,兼收并蓄;花鳥以宋代院體為楷模,超凡脫俗,人稱“新宣和體”。新中國成立后,謝稚柳長期專責文物部門的古代書畫鑒定工作。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參加國務院文物局全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跨越四省鑒定書畫。上世紀八十年代,任全國古代書畫鑒定小組組長,歷時八年,所見書畫數萬件,完成對全國一百多家文物機構的書畫鑒定工作,為國家文博事業作出巨大貢獻。
二、陳佩秋
陳佩秋(1923年生)為謝稚柳夫人,是當今中國畫壇出入于宋元傳統并樹立創新風格的老一代杰出中國畫藝術家。她1944年考入重慶國立藝術專科學校,1950年畢業,號健碧,齋名截玉軒、高花閣。作品《天目山杜鵑》獲1956年上海青年美展一等獎及第一屆全國美展二等獎;作品《紅滿枝頭》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質獎,2014年獲得“上海文學藝術獎”之“終身成就獎”。陳佩秋1956年起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78年任中國美術家協會上海分會理事,曾兼任上海大學和南京大學客座教授,2000年起任上海書畫院院長。歷年來,她在國內各地及香港臺灣多次展出畫作,并出版多種書畫專集。
三、傅申
傅申,字君約,1936年生于江蘇南匯。1949年隨父赴臺,1955年考入臺灣師范大學,受教于宗孝忱、王壯為、溥心畬、黃君璧、傅狷夫等大師。用功甚勤,畢業系展即榮獲國畫、篆刻、書法三項首獎,后執教于臺師大附中,1965年中國文化研究所藝術研究所畢業,任職臺北故宮博物院書畫處三年,負責整理歷代名跡,逐漸開啟書畫鑒定的才能與興趣。
1977年在耶魯大學美術館策劃舉辦“筆有千秋業”中國書法大展,并召開首屆“國際中國書學史學術研討會”。1979年出任美國佛利爾美術館中國美術部主任,共十五年。1988年兼任美國沙可樂美術館中國美術部主任。
傅申書畫作品為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及大英博物館等國內外各地美術館、博物館及研究機構收藏。
四、陸蓉之
陸蓉之為傅申夫人,1951年出生于臺灣的上海文人家庭。1971赴比利時就讀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1973年移民美國,獲得美國加州州立大學藝術學士與碩士,主攻繪畫。1970開始為臺灣的藝術雜志、報紙撰寫藝術評述文章,1980年代將英文Curator一詞翻譯為“策展人”,是中國當代藝術圈內以中文書寫最早的女性藝評家及策展人,被稱為“當代藝術第一位女性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