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畫既是藝術表達的載體,也是當下國際文化交流的媒介。“合作·共贏/一帶一路國際版畫交流項目”,用版畫讓全世界的藝術家和人民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
5月18日,由中國藝術研究院和故宮博物院共同主辦的“合作?共贏/一帶一路國際版畫交流項目匯報展”開幕式在齋宮舉行,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李群、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韓子勇等領導,及參與展覽項目的各方代表、媒體記者出席了開幕式。
據(jù)悉,展覽系列活動內(nèi)容包括作品展覽、文獻匯報、紀錄片播放、版畫公教、作品捐獻等環(huán)節(jié)。其中,作品展覽已于4月30日開始在故宮齋宮展出,吸引了大批民眾前來觀展。展覽不僅全面呈現(xiàn)了當代國際版畫藝術所取得的豐碩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版畫藝術的發(fā)展以及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版畫交流,以版畫這一藝術形式,賦予了古老絲綢之路以嶄新的時代內(nèi)涵。
開幕活動當天,“偉大的文明”故宮主題版畫公共教育活動同時舉辦,來自社會自主報名的10組家庭和6組師生參與了活動,他們參觀展覽之余,在藝術家的指導下還完成了各自具有故宮文化特色的版畫作品。作為匯報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和傳遞藝術知識的課堂,此次公教活動讓人們在親自完成版畫制作的過程中,了解版畫藝術;同時也通過版畫的形式了解并學習以故宮為代表的中國偉大歷史遺存的文化價值。
紫禁城作為明清兩朝的皇宮,由于其特殊地位,成為最早感受和匯集絲綢之路舶來品的地方。大量具有異國風情的工藝品及日用珍品在宮中陳設和普遍使用,這些外國文物至今仍收藏于故宮博物院,成為中外交流的見證。因此,故宮博物院是“一帶一路”建設中重要的文化支點。2017年5月,正值“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之際,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落成開館,并舉辦了“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從不同的角度詮釋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價值和內(nèi)涵,為世界各國民眾架起了基于歷史文化的友誼橋梁。
2017年5月,為加強國際文化藝術的交流,落實中華文化走出去的戰(zhàn)略指向,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號召,中國藝術研究院與深圳觀瀾版畫原創(chuàng)產(chǎn)業(yè)基地,聯(lián)合成立“中國藝術研究院深圳觀瀾版畫創(chuàng)作與教育基地”,同時啟動“合作·共贏/一帶一路國際版畫交流項目”,以版畫為媒介,通過藝術家駐留、主題展覽及巡展、學術論壇、作品捐贈、公共收藏、美育活動等方式,促進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交流,增進彼此間的了解與合作。
項目為期兩年(2017年、2018年),共邀請來自包括中國在內(nèi)的一帶一路沿線42個國家的104名藝術家,先后進駐中國藝術研究院觀瀾版畫創(chuàng)作與教育基地進行版畫作品創(chuàng)作;成功舉辦2017年、2018年敦煌文博會主題展覽及國際、國內(nèi)巡展共10場,并成功舉辦了敦煌國際版畫論壇、一帶一路觀瀾國際版畫論壇、2019觀瀾國際版畫論壇;項目作品推薦公共機構收藏同時,向國內(nèi)外美術館、博物館等相關機構進行捐贈,讓這些版畫藝術精品得以保留、傳播與傳承。在社會相關機構的支持下,在全國范圍捐建了21個小型版畫工作室,并形成網(wǎng)絡,這也為開展更廣泛多樣、可持續(xù)的交流活動帶來便利,能更深入地向社會傳播版畫藝術、進行藝術審美教育。
“合作?共贏/一帶一路國際版畫交流項目”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鑒互學、互利共贏為目標,得到來自世界各國藝術家和藝術機構的大力支持。歷經(jīng)兩年的實行與拓深,不但讓參與其中的藝術家、藝術機構獲得相互了解、學習的機會與平臺。更重要的是,在產(chǎn)生較大學術影響的同時,讓人們深刻感受“一帶一路”國家的藝術、人文乃至風土人情的魅力。
回首歷史,是雕版印刷術的發(fā)明使中國率先邁入印刷時代,而作為文化傳播與藝術交流的通用語言——版畫藝術,也在沿一帶一路的文化傳播和文明交匯中逐漸顯露出具有各國文明特點、精彩紛呈的藝術面貌。“合作?共贏/一帶一路國際版畫交流項目”讓各國人民通過藝術交流彼此,傳播和分享藝術所蘊含的精神和價值,為建設“藝術絲綢之路”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據(jù)了解,展覽將持續(xù)至5月31日,觀眾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入院后可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