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北京中軸線——印記北京中軸線大眾篆刻作品展故宮站"開幕
"世界文化遺產北京中軸線——印記北京中軸線大眾篆刻作品展故宮站"開幕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一周年之際,2025年7月27日下午,由故宮博物院、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共同主辦,北京歌華文化中心有限公司承辦的“世界文化遺產北京中軸線——印記北京中軸線大眾篆刻作品展故宮站”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開幕。通過“大眾篆刻與宮廷寶璽”的雙重視角,展覽以方寸印章為載體,生動詮釋這條縱貫古都七百余年的壯麗軸線所承載的歷史文脈與時代精神。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都海江,中國職工文化體育協會會長李守鎮,北京市文物局局長張立新,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梅松,北京歌華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法律顧問祁永清,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名譽院長駱芃芃,西藏自治區文化廳原副廳長、民盟中央美術院副院長、西泠印社理事容鐵,北京歌華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藝術總監李丹陽等出席開幕式并參觀展覽。
2024年7月27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6屆世界遺產大會正式將“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習近平總書記專門作出批示強調“守護好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自然珍寶,讓文化和自然遺產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本次展覽正是對這一重要指示的積極響應,通過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篆刻藝術,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開幕式上,故宮博物院黨委書記、副院長都海江表示,故宮是北京中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故宮博物院肩負著“真實完整地保護并負責任地傳承弘揚故宮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此次展覽,故宮博物院精選了20方院藏宮廷璽印展出,與大眾創作的印章作品共聚一室,展開一場跨越數百年的對話——從傳統技法到當代創新,印證了中華文明守正創新、薪火相傳的永恒生命力。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這些篆刻,感受到傳統與創新碰撞的文化脈動。
張立新局長在致辭中表示,北京中軸線于2024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保護傳承利用好這條承載民族記憶與智慧的文化之軸,是我們的歷史責任與時代使命。本次展覽不僅是對北京中軸線物質遺存的“印記”,更是對其所蘊含的精神價值的深情“印記”。
中國藝術研究院篆刻院名譽院長駱芃芃在致辭中提到了本次展覽“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篆刻專業工作者、大中小學生、科研人員參與展覽創作,充分表達了廣大人民群眾對北京中軸線的熱愛。同時,大眾篆刻作品能與故宮博物院藏宮廷璽印聯袂展出,也體現了新時代保護、傳承、利用文化遺產,增強文化自信、凝聚人民力量的文化進步。
展覽分為兩大板塊,以 200枚大眾篆刻作品 與 20方清代宮廷璽印為核心展品,形成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
大眾篆刻·中軸新章:人民筆下的中軸線。來自首都和全國各地專業篆刻工作者、大中小學師生、企事業單位職工等創作的200余枚作品,以印為媒,從永定門至鐘鼓樓,串聯起中軸線上15處核心遺產點的壯麗圖卷。他們采用玻璃微珠、光敏樹脂、玻璃纖維等新型材料,結合AI設計、3D打印等現代技術,展現篆刻藝術的守正創新。
故宮璽印·紫禁回響:宮廷印章中的歷史密碼。精選20方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璽印,包括清代二十五寶在內的政務用璽、帝后書畫鑒藏璽及個人閑章。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藏品中更有近一半為2008年之后首次展出。通過寶璽印文與工藝的展示,弘揚傳統文化,傳承篆刻藝術。
觀眾還可通過“數字中軸——北京中軸線時空艙”多媒體裝置,沉浸式感受中軸線的歷史演變與內涵。此次展覽還驚喜呈現了兩幅幼兒園師生共創的沙畫。稚嫩小手以沙為墨,勾勒出“北京中軸線”的恢弘脈絡與“故宮太和殿”的飛檐斗拱。這些充滿靈感的輔助展品,不僅是孩子們對中華文明的純真禮贊,更讓篆刻藝術的厚重與其他藝術形式的鮮活碰撞出火花。
在文華殿院內書店中,集中展示了《印記北京中軸線大眾篆刻作品集》《大眾篆刻十八講》等數本大眾篆刻新書,以及《探訪中軸》這本中英對照、漫游攻略的“中軸線小紅書”。
從巍峨宮闕的宮廷寶璽,到人民創作的篆刻新作,本次展覽以“印”為媒 ,讓北京中軸線的歷史肌理與創新律動躍然于方寸之間。這是一次文化遺產的全民共享,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誠邀廣大觀眾走進故宮文華殿,觸摸這條不朽軸線的金石印記,共同見證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的璀璨綻放!
展覽時間:2025年7月27日至9月12日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文華殿
預約方式:通過“故宮博物院”微信小程序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