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至30日,國際博協培訓中心2023年秋季培訓班在故宮博物院成功舉辦。這是培訓中心的第十四期常規培訓班,以“好的展覽:以觀眾體驗為中心”為主題,歷時10天,共招收26名學員。其中,中國學員15名,來自國內8省市及香港特別行政區15家機構;國際學員11名,來自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11個國家,其中巴巴多斯首次派員參加培訓。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羅文利、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劉洋、中國博物館協會秘書長李金光、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朱鴻文等領導出席活動。
國際博協培訓中心2023年秋季培訓班結業儀式現場
開班儀式上,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朱鴻文分別為活動致辭。朱鴻文副院長表示,博物館對歷史文脈的傳承、對文物價值的挖掘和活化,需要通過舉辦展覽傳遞給社會公眾。希望本次培訓班能夠進一步推動中外博物館人員的交往合作,從而促進文明的交流互鑒。劉曙光理事長指出,展覽作為博物館的核心職能,是博物館回應當下訴求、承擔社會責任的重要媒介。希望本次培訓班的舉辦,能使博物館的展覽工作進一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
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朱鴻文致辭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致辭
培訓期間,七位中外專家從自身專業出發,圍繞展覽的策劃、管理、展示、合作、評估等專題展開課程。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介紹了當代中國博物館展覽概況。上海世博會博物館館長劉文濤對博物館展覽實施要素進行了解析。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王子林講述了“照見天地心——書房的意與象”展覽的策展經驗。
中國專家授課
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光博物館館長里卡多·魯比亞雷斯·加西亞·胡拉多分享了策展流程及展覽配套項目、評估體系的理念與實踐。英國萊斯特大學教授蒂莉·布萊斯分析了博物館藏品展示、展覽策劃與敘事,及在博物館實踐中建立信任的相關策略。葡萄牙里斯本博物館館長喬安娜·索薩·蒙泰羅闡述了博物館做展覽的原因和方法,并表明了伙伴合作的重要性。
外國專家授課
“藏品閱讀”作為培訓班的經典課程之一,由國際博物館協會能力建設協調人盧多維卡·安托努奇授課。課程選用了故宮博物院七件藏品,涵蓋陶瓷、繪畫、織繡、木雕、文房用品、建筑構件、外國文物等類別。學員在仔細觀察這些藏品后,記錄尺寸、顏色、工藝等信息,并通過生動有趣的形式演繹藏品的故事。本期培訓還設置了“展示匯報”環節,邀請每位學員分享本館的一個展覽案例,以增進學員間的經驗分享與實踐交流。此外,分組討論、案例分析、模擬策展等多樣化的互動授課形式也貫穿培訓全程,充分調動了學員的積極性,鼓勵學員發現和分享,以創造性的方式挖掘藏品價值、講述藏品故事,并最終收獲“以觀眾體驗為中心”的策展技巧。
“藏品閱讀”課程
“展示匯報”環節
互動授課形式
結業儀式上,故宮博物院王旭東院長在總結致辭中表示,本次培訓是一場增進文明交流互鑒的學術交流。故宮博物院一直秉承開放辦院、擁抱世界的理念,國際博協培訓中心不僅已成為中國乃至亞太地區博物館行業專業、前沿、共享的學術交流平臺,更是故宮博物院推動中外博物館人員交往合作、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舉措。中外學員也分享了培訓心得,相關領導為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故宮博物院王旭東院長致辭
中國學員代表分享培訓心得
外國學員代表分享培訓心得
領導為學員頒發結業證書
結業合影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培訓班貫徹了“故宮零廢棄”項目理念,在合作伙伴萬科公益基金的支持下,參照聯合國發布的《綠色會議指南》,將零廢棄可持續理念嵌入住宿、餐飲、教學等各個環節,并鼓勵所有參與者體驗并踐行零廢棄參會。
培訓班中的“故宮零廢棄”
本次培訓的成功舉辦,得益于故宮博物院、國際博協和中國博協三方的共同協作。今后,培訓中心將繼續圍繞博物館藏品、展覽、教育、管理等主題,開展深入而實用的主題培訓,以開闊的國際視野、豐富的課程內容和多元的授課形式,為世界范圍內的博物館人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促進不同地區、不同類型博物館間的業務交流與合作,為博物館事業蓬勃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