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已過,白晝漸長,堅持溫暖大家的寒假“故宮知識課堂”,劃上圓滿的句號啦!
值此百年故宮之際,故宮知識課堂以“紫禁城的屋與物”和“紫禁城里的‘運動會’”兩個系列資源,與觀眾共溯故宮教育經典、參與創新體驗。1月16日至1月19日線下主題活動結合室內講授和戶外運動,為觀眾提供直觀、生動的學習體驗;1月15日至2月11日陸續發布線上微課堂,8期視頻在抖音、微博、視頻號、今日頭條、新華網、央視頻等多個網絡平臺播放量超811.44萬!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回顧此次的精彩內容吧!
經典
藝術教育X傳統文化
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故宮博物院一向以美輪美奐的建筑和豐富多樣的藏品馳名中外。從簡單的一磚一瓦到巧奪天工的文物精品,每一處細節背后都是說不盡的精彩故事。“紫禁城的屋與物”精選故宮博物院經典教育課程,以藝術教育結合傳統文化,串起了紫禁城的恢弘建筑和文物珍品,將動手與動腦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在故宮中歡度寒假、喜迎新春。
講授與動手結合的課堂
故宮里有哪些可愛的小脊獸?三百年前的閱兵式規模幾何?皇帝的福字寫得怎樣?一個個奇妙的問題,無不吸引著同學們的興趣。在與課程文化內容緊密結合的游戲、手工環節中,大家感受了“脊獸排排站”的游戲樂趣;動手創意獨一無二的“遂心”如意和身著盔甲的八旗娃娃;親筆寫下“福”字為新年獻上美好祝愿。“動手+動腦”的課程設置,是故宮教育經典課程的重要手段,也為孩子們提供了鍛煉綜合能力的機會。
“紫禁城的屋與物”系列活動合影
創新
體育競技X文化當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華夏民族自古就領悟到“生命在于運動”的真諦,并在數千年的生產活動、軍事行動、禮儀教化、娛樂養生、節令民俗中逐漸演變出各種鍛煉身心的活動。那么,在故宮,傳統的體育競技還有怎樣的繼承與發展?當下,這些運動又是如何在我們的社會中體現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延續性?“紫禁城里的‘運動會’”,將活動場地拓展至室外空間,以傳統體育項目元素設計符合當下學生的趣味運動,帶領學生在競技比拼中度過溫暖、健康的冬天。
教室與戶外結合的課堂
這場運動會,特意選擇了故宮東側的箭亭舉行。這里是清朝皇帝及其子孫練習騎馬射箭、鍛煉體魄的場所。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了射箭、蹴鞠、冰床和竹筒高蹺等體育項目競技。大家一如古代宮廷中的參賽選手,或彎弓攬月,一決勝負,或手腳并用,冰床追逐,構成了一幅和諧的冬日圖景。賽后的競技獎勵更是大家參與比賽的一份珍貴紀念。大家紛紛留影,紀念下自己在紫禁城參加趣味運動會的精彩一刻。
“紫禁城里的‘運動會’”中的競技與獎勵
篤行
多元協同,砥礪前行
“故宮知識課堂”已在故宮博物院連續舉辦二十年,是故宮社會教育部堅持耕耘的品牌教育項目。2025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社會教育部力爭辦好這場“開年盛宴”,為廣大觀眾提供走進故宮、接觸歷史文化的難得機會,感受古今的碰撞與交融,拉近廣大青少年與傳統文化的距離,讓同學們了解故宮、愛上故宮。
有趣的課堂知識可以由老師引導學生自己發現
故宮知識課堂中推出的項目,堅持以傳統文化為基石,吸納多元專業力量,拓展協同育人領域。本次“紫禁城里的‘運動會’”中的各項活動,曾以館校合作的方式走進校園,邀請體育學科教師進行活動指導并不斷調整。此次故宮內的執行,不僅在空間上拓展了公共教育,更在教育方式和手段上不斷推陳出新,關注古今交融與文化活用,獲得了觀眾的廣泛好評。
各個項目歷經館校合作的多次打磨后在故宮執行
呼應線下課程推出的線上微課堂,在趣味性、表達方式上亦不斷創新,講述時長和講述內容亦嘗試貼近當前新媒體傳播節奏。微課堂中,鼓勵線上觀眾積極參與互動,更是拉近了觀眾同博物館的距離,讓更多人足不出戶、暢游故宮,獲取歷史文化的滋養。
微課堂視頻課采用大量動畫生動演繹
觀眾線上參加活動與我們積極互動
百年故宮,守正與創新并進。年輕的故宮知識課堂,永遠走在創新的路上。近年來,故宮還積極探索體育、科學、歷史、藝術等跨學科知識的融合,努力走出一條符合青少年認知規律與公眾科普需求的道路。今后,故宮也將繼續推出系列線上課堂及知識課程,期待更多觀眾能積極報名參加我們的活動,在活動中學有所樂,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