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和白瓷的區別在于胎釉中含鐵量的多少,如果含鐵量下降到1%以下,就能燒成白瓷。成熟白瓷的出現大約在隋代,它比青瓷的出現晚約四百年。白瓷的燒制成功標志著制瓷工藝的進步,它為元、明、清彩瓷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古代著名民窯之一,以燒白瓷著稱,窯址在今福建省德化縣。宋元時已燒制青白瓷,明代主燒白瓷。其制品以人物塑像最為突出,如達摩、觀音等,此外還有爐、尊、壺、樂器等器型,均名傳于世。德化窯的瓷質優異,胎、釉渾然一體,色澤光潤明亮,如脂似玉,潔白之中又閃牙黃,被稱為“象牙白”、“豬油白”,為當時中國白瓷之代表。清代德化窯繼續燒制白瓷,但產品以日用器皿為主,諸如梅花杯、八仙杯、花瓶、文具,釉色白中透青。此外,德化窯還燒制青花和五彩器。德化窯白瓷曾大量遠銷到日本、印度、伊朗、埃及及歐洲等國家,法國人稱之為“中國白”、“鵝絨白”。
梵文 (Avalokitesvara)的意譯,觀世音的略稱。其與大勢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稱為“西方三圣”。又是我國佛教中的四大菩薩之一。佛典稱觀音為發大慈悲,即普救世人的大慈大悲菩薩。又作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觀世自在菩薩、觀世音自在菩薩、現音聲菩薩、窺音菩薩。
我國的陶瓷雕塑歷史悠久,“唐三彩”的雕塑技藝達到高峰。唐宋時瓷玩極為流行,宋代江南地區的吉州窯及宋元時期的德化窯瓷塑,造型精美,胎質細膩,施釉均勻。
彌勒是梵語Maitreya的音譯,意譯為“慈氏”,相傳生于南天竺的婆羅門家庭,后成為釋迦牟尼的弟子。他先于釋迦入滅,上生兜率天,釋迦涅槃后,他下凡華林園,開三番法會,超度世人,成道為佛,故彌勒又稱“未來佛”。
何朝宗,明嘉靖時藝人,工于泥塑木雕,是德化窯的瓷塑大師。他的瓷塑作品以觀音、如來、達摩、羅漢像最負盛名,有著極高的審美和工藝價值。其制品的背部常署“何朝宗”印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