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1日至13日,故宮博物院與萬科公益基金會代表攜“故宮零廢棄”遺產地綠色發展項目成果,第四次亮相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締約方大會中國角(COP),向全球展示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積極探索。
在2023年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上,文化遺產首次被納入了全球適應目標新框架七個主題之一,隨后也被納入20國集團(G20)2024年峰會討論,這是文化遺產領域進入國際氣候變化主流議題的重要突破。
COP29于2024年11月11日至22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庫的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多國元首、部長、談判代表以及氣候活動家、民間社會組織、研究機構和企業代表齊聚巴庫,共同探討全球氣候變化議題。
隨著人類對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意識的加深,世界遺產地在游客增多和極端天氣雙重壓力下,面臨可持續發展的嚴峻挑戰。2020年,故宮博物院與萬科公益基金會聯合啟動了“故宮零廢棄”項目,為遺產地的可持續發展的提供了寶貴的實踐案例。故宮博物院持續舉辦以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國際交流活動,2024年的“使節進故宮”活動中,來自28個駐華使館和4個國際組織的60位外交官親身體驗了“故宮零廢棄”項目的綠色實踐。此外,“世界遺產地綠色發展圓桌會議”也成功舉辦,匯聚了國內外關注遺產可持續發展的專家學者。
在COP29開幕當天,由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等單位主辦的“公眾參與助力美麗中國建設”邊會活動在中國國家館舉行。集中展示了中國政府、研究機構、企業及社會組織在提升公眾環境意識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方面的積極行動。
邊會上,故宮博物院行政處楊麗紅在題為“故宮綠色文化遺產保護與零廢棄行動”的發言中介紹,“故宮零廢棄”項目不僅通過優化垃圾分類管理、園林廢棄物堆肥等措施減少了垃圾產生,成功推動了“零廢棄辦公”和“零廢棄游覽”,還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吸引了數千萬國內外觀眾參與,形成了較為廣泛的社會影響,促進了遺產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機融合。
故宮博物院行政處楊麗紅分享“故宮綠色文化遺產保護與零廢棄行動”案例
故宮博物院社會教育部呂曉剛則闡述了“故宮零廢棄”項目在社會參與方面的創新舉措和廣泛影響。他提到,通過“零廢棄+甲骨文”、“零廢棄+生物多樣性”等創意活動舉辦,持續引導線上線下公眾培養零廢棄生活理念,將蘊涵古人“天人合一”智慧的環保課程、科普資源送入學校及千家萬戶。項目邀請各國大使、國外名校師生體驗故宮零廢棄主題導覽,多管齊下推動綠色生態理念深入人心,共同建設“綠色家園”。
故宮博物院社會教育部呂曉剛分享“遺產地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社會參與”
故宮零廢棄項目介紹手冊及環保文創在中國角展出
故宮博物院代表向參會者介紹“故宮零廢棄”項目成果
在萬科公益基金會主辦的氣候行動成果展中,與會者看到了以回收塑料瓶、蘋果皮等環保材料制成的“變廢為寶”的故宮綠色文創產品,這些產品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綠色理念巧妙融合,深受與會者青睞。
“故宮零廢棄”項目介紹在氣候行動成果展中展出
大會期間,環境資助者網絡(CEGA)正式發布了《氣候慈善影響力案例精選》報告,“故宮零廢棄”項目作為典型案例被收錄其中,展示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積極努力與探索。該報告是首次中國環境公益社會組織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發布的慈善影響力報告,具有創新和引領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