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鑲珠翠耳墜】
新00156314

文物號即館藏文物的登記號,是每件文物唯一標識,不會重復使用。文物名稱是編目人員根據文物特征進行的定名,在展示利用時,可能會根據最新研究成果或便于觀眾理解的角度進行適當調整,與《藏品總登記賬》上的名稱和類別有所不同。

金鑲珠翠耳墜,清,一對,長8.5厘米。
耳墜為流蘇式,金托各嵌翡翠蝴蝶,背面有金針,用于穿耳。下墜珍珠一串,最上一顆為三等珍珠,下有金托,刻“寶源九金”戳記。珍珠串下為茄形翡翠墜角,以荷花紋粉碧璽為托,兩側嵌珍珠。
從戳記可知此耳墜為清代民間珠寶店所制。
耳墜為流蘇式,金托各嵌翡翠蝴蝶,背面有金針,用于穿耳。下墜珍珠一串,最上一顆為三等珍珠,下有金托,刻“寶源九金”戳記。珍珠串下為茄形翡翠墜角,以荷花紋粉碧璽為托,兩側嵌珍珠。
從戳記可知此耳墜為清代民間珠寶店所制。
撰稿人:王碩
蘇式
明清時期我國家具的四個主要產地之一。四地為蘇式、廣式、京式、晉式(又稱蘇作、廣作、京作、晉作)。
碧璽
寶石名。據傳源于波斯語“披及札基”的諧音,所以古時又稱披耶西、碧霞璽、碧霞玭、碧霞希及碧洗等,即今日的“電氣石”寶石。古籍記載碧璽產于緬甸,現我國新疆、內蒙古等地的偉晶巖中均產有各色碧璽,其中以新疆阿勒泰所產碧璽最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