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東部,占地約350萬平方米,由圓明、長春、萬春三園組成。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乾隆年間陸續擴建,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基本建成。嘉慶、道光、咸豐時有所增建,前后歷時150余年,終于建成了一個包括140余所宮殿樓閣、100多處秀麗景致的宏偉的皇家園林。咸豐十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焚毀。
圓明園位于北京市海淀區東部,占地約350萬平方米,由圓明、長春、萬春三園組成。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雍正、乾隆年間陸續擴建,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基本建成。嘉慶、道光、咸豐時有所增建,前后歷時150余年,終于建成了一個包括140余所宮殿樓閣、100多處秀麗景致的宏偉的皇家園林。咸豐十年(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聯軍焚毀。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為親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為親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襲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級稱為和碩親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貴族亦有封親王者。
全稱太上皇帝,即皇帝之上的皇帝,一般由在位皇帝的父親充任,是皇權與父權相妥協的產物。在大多數情況下,做太上皇的人先做皇帝,然后將帝位讓給兒子(當然也有例外)。此種讓位,古代稱為“內禪”,以示與因將帝位讓于異姓(實際上是被武力篡奪)從而導致改朝換代的“禪讓”不同。“太上皇”一詞最早出現于秦代。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后,自號始皇帝,追封其父秦莊襄王異人為太上皇,實際上異人并未當過皇帝。第一個真正的太上皇是后涼太祖呂光,公元399年12月,呂光病重,于是將帝位讓給兒子呂紹而自稱太上皇。歷史上最后一個太上皇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即乾隆皇帝,他在位60年后,于1796年自愿傳位于嘉慶皇帝。
康熙十八年(1679年)為太子所建的太子宮,后為諸皇子讀書之所。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永琰被乾隆帝立為皇太子后再度住進此宮。
和珅(1750--1799年),姓鈕祜祿,字致齋,滿洲正紅旗人。由于精明敏捷,頗得乾隆帝賞識,官職累遷,由御前三等侍衛而至戶部侍郎,再至戶部、兵部、吏部尚書,理藩院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四庫館正總裁等,在軍機大臣任上二十余年。乾隆帝晚年倚為心腹。他專擅弄權,貪污極巨。乾隆帝死后,嘉慶皇帝即以二十大罪賜其死,抄家所獲巨資充公。其時竟有“和坤跌倒,嘉慶吃飽”之民謠。
清朝嘉慶年間農民運動領袖之一。他利用秘密宗教發動群眾進行反清斗爭,在京畿地區成立白陽教,后聯合李文成、馮克善的坎卦教和八卦教,改名天理教,在京畿和直魯豫三省交界地區發動起義,并直接策劃和領導了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攻打紫禁城的戰斗,給清廷以沉重打擊。九月十七日因叛徒告密被誘捕,二十三日于中南海豐澤園受審并當堂處死。
英文opium的音譯,又稱阿片。由草本植物罌粟果內乳汁干燥而成。主要成分為嗎啡。藥用有鎮痛、止瀉、止咳作用。吸食后易成癮,可對人體造成極大傷害。
又稱“承德離宮”、“熱河行宮”,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位于今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清代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五十年正式命名為避暑山莊。乾隆朝曾進行過大規模的擴建,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清代皇家園林。康熙皇帝玄燁和乾隆皇帝弘歷,每年夏、秋季至此居住,處理政務等,使之成為都城北京以外的又一個政治活動中心。
典出《尚書·商書·湯誥》:“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綏厥猷惟后。”綏:原義為挽手上車的繩索,引申為安撫、順應之意。猷:道,法則。 商湯討伐暴君桀,革除夏朝的王命,回到國都亳之后,將伐桀大義誥示天下,即作《湯誥》。此句意為天帝將善道賦予下民,使民有常性,那么能順乎其道的則為天子。
新嗣皇帝為已逝皇帝所上牌位之號稱廟號,一般開國之帝稱“祖”,后世有德之帝稱“宗”。
清西陵是清王朝入關后建立的第二組皇家陵墓群,位于北京以西140公里的河北省易縣永寧山下,始建于雍正八年(1730年)。它與河北省遵化縣的清東陵分列北京左右,按“昭穆制度”安葬帝王。西陵陵圈周長200華里,內有雍正、嘉慶兩朝皇帝、皇后、皇妃,道光皇帝、皇后,光緒皇帝、皇妃10座陵寢以及4座公主墳,共葬有76人。西陵墓群布局嚴謹,規模宏大,反映出清代皇家陵寢的建筑規制。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收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