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
        【順治皇帝】
        順治皇帝
        (1644—1661年)
        順治皇帝(1644—1661年)
          清世祖順治皇帝名福臨,愛新覺羅氏。后金崇德三年(明崇禎十一年,戊寅,1638年)正月三十日生于盛京(今沈陽)永福宮。清太宗皇太極第九子,母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即孝莊文皇后。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在盛京皇宮中端坐無疾而終。經過一番兵戎相持的較量,只有6歲的福臨,在叔父攝政睿親王多爾袞輔佐下即帝位,改元順治,并于順治元年(1644年)九月由沈陽進京,在太和門舉行了登極大典,成為清入關后的第一位皇帝。
          6歲登上王位的福臨是在多智多勇又獨斷專行的叔父多爾袞與深明大義的寡母孝莊文皇后教導之下成長起來的皇帝。多爾袞攝政7年間,清廷在以武力統一全國的過程中,發兵追剿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軍和南明抗清勢力,推行剃發易服圈地等民族高壓政策。多爾袞病逝后,順治開始擺脫傀儡地位,對多爾袞實行了削除封號爵位、罷撤廟享謚號、籍沒家財等身后懲處。為加強皇權,他廢除了諸王貝勒管理各部事務的舊例,又采取了停止圈地,放寬逃人法等一系列緩和民族矛盾的措施。盡管順治很想有番作為,也頗為中原文化所吸引,但終因他周圍尚未形成一支以他為主導的強有力的政治勢力,致使他在與朝中反對漢化的勛舊大臣的較量中敗下陣來。
          政治上的失意,使順治帝沉湎于與其弟媳董鄂氏的愛情之中。隨著與佛教高僧木陳忞等人的交往,他產生了遁入空門的思想。當他摯愛的皇貴妃董鄂氏死后,他的精神支柱完全崩潰,健康狀況每況愈下,24歲時又染上天花,很快便撒手人寰。
          順治帝在位不足18年。卒謚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圣仁純孝章皇帝。廟號世祖。骨灰葬河北遵化清東陵之孝陵。

        盛京

        今遼寧省沈陽市。盛京是清代龍興之地,清王朝定鼎中原前在關外建立的最后一座都城。1625年3月,努爾哈赤率眾遷都沈陽。隨著后金政權在東北勢力的發展,盛京都城城垣及皇宮的建筑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努爾哈赤、皇太極死后葬于此地的福陵和昭陵。清入關后,統治者為了使皇室貴胄子弟永記清朝開國創業之艱難并緬懷先祖,定期至盛京恭謁祖陵。

        皇太極

        皇太極(1592-1643年),努爾哈赤第八子,承父業,進一步開創了清王朝的基業。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即皇帝位,尊號“寬溫仁圣皇帝”,建國號為大清,改元崇德。

        盛京皇宮

        盛京皇宮即今沈陽故宮,是清王朝的肇業重地,順治皇帝遷都北京后,沈陽故宮即改作“留都”。本著“敬天法祖”,“不忘根本”的方針,自乾隆八年(1743年)開始,將包括圖書在內的大量重要藏品入貯于此,并相應增建了崇謨閣、敬典閣、文溯閣等藏書樓。《清實錄》即貯于中路西所崇謨閣內的金龍柜中,其建筑形式與中路東所的敬典閣(貯《玉牒》處)相似,為重檐歇山式兩層樓閣建筑,面闊、進深均為三間,環繞周圍廊。檐下設斗拱,梁架繪金龍和璽彩畫,顯示崇謨閣在皇宮中的重要地位。 清制,凡《圣訓》、《實錄》、《玉牒》等重要史籍修成,均舉行隆重的尊藏儀式,恭送皇史宬、乾清宮和盛京三處收藏。

        攝政睿親王多爾袞

        多爾袞(1612--1650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生于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平生有勇有謀。少年時多次隨父出征蒙古與明朝,因屢建功勛而獲“墨爾根代青”(滿語“聰明王”)之號,成為正白旗旗主。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死后,在八旗各派政治勢力較量后,為確保征服明朝大業不受削弱,多爾袞接受以攝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的折衷方案,并于第二年率八旗軍入關。他是確立清初政權及清廷各項政策的最重要的決策者,由于與皇太后有曖昧關系而自立為“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獵途中,死后受到抄家削藩的追黜。

        親王

        爵位名。其名始于南朝末期。隋代以皇帝的伯叔兄弟和皇子為親王,唐代以皇帝的兄弟和皇子為親王,宋明各代一般因襲不改。清代宗室封爵的第一級稱為和碩親王,主要用以封皇子,蒙古貴族亦有封親王者。

        多爾袞

        多爾袞(1612—1650年),滿洲人,愛新覺羅氏,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代杰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明萬歷四十年十月廿五日(1612年11月17日)生于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老城)。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與弟多鐸被合立為一個和碩額真,同掌一旗。天命十一年(1626年)晉封貝勒。跟從皇太極征蒙古、入明邊。天聰五年(1631年),后金初設六部,受命掌吏部。天聰七年(1633年)進言皇太極,力主先征明后伐蒙古,被采納。崇德元年(1636年)晉封和碩睿親王。同年跟從皇太極進兵朝鮮,迫使朝鮮國王李倧請降。崇德三年(1638年),與揚武大將軍岳托共同大舉入關攻明,20余戰皆捷,克城40余座。崇德五年(1640年)起,率兵參加松錦之戰,與濟爾哈朗輪流充任前方統帥,后獲松錦大捷。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卒,多爾袞欲爭帝位未成,力主立皇太極幼子福臨為帝(即順治),與濟爾哈朗聯合輔政,實掌軍政大權。順治元年(1644年)入關大敗明軍和李自成大順軍并占領北京,遷都于此。隨后主持創建了清代入關后的各項制度,封號加至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12月31日)病卒于喀喇城(今河北承德市郊),年僅39歲。追尊為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不久,追論其生前謀逆罪,被削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復睿親王封號。

        太和門

        李自成

        李自成(1606—1645年),本名鴻基,陜西米脂人。出身農民家庭,明崇禎三年(1630年)率眾起義,成為農民起義軍領袖。后為闖王高迎祥部下。崇禎九年(1636年)高迎祥犧牲,繼稱闖王。根據當時的社會狀況,他提出“均田免糧”的口號,受到百姓的一致擁戴。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建立政權,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臨汝)擊敗明陜西總督孫傳庭部,旋即進兵西安。崇禎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明亡。其后,由于農民起義軍的將領們犯了驕傲自滿的錯誤以及鎮守山海關的吳三桂引清兵入關等原因,起義軍失利,退出京城。李自成率部轉至河南、陜西一帶與清軍對抗。永昌二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

        南明

        南明是明末北京失陷后,朱姓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諸政權,包括福王弘光政權、唐王隆武政權、魯王政權、唐王紹武政權、桂王永歷政權等,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弘光和永歷政權。清順治元年(1644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丹陽總督馬士英等人擁戴下在南京稱帝,建元弘光。福王政權內部存在激烈的黨爭和內戰,只有兵部尚書史可法督師堅守揚州。后清軍攻下揚州,殺害了史可法,并屠城。五月清軍占南京,俘虜福王,弘光政權僅僅維持一年就滅亡了。當年六月,魯王朱以海監國于紹興,建立政權。魯王依據錢塘江天險與清軍相持一年,至順治三年(1646年)五月紹興城破,魯王出走而覆滅。在魯王監國的同時,故明官吏黃道周和軍閥鄭芝龍等迎唐王朱聿鍵在福州稱帝,建號隆武,但與魯王政權為爭“正統”而水火不容。清廷誘降鄭芝龍,消滅了隆武政權。順治三年十一月,隆武帝之弟在廣州稱帝,年號紹武,僅過40多天便在清軍的進攻下滅亡了。紹武政權創立的同時,由兩廣官吏瞿式耜、丁魁楚在廣東肇慶擁立桂王朱由榔為帝,改元永歷。初與唐王紹武政權互爭“正統”,清軍乘其內戰攻入廣東,桂王奔逃于兩廣。由于何騰蛟、堵胤錫、瞿式耜等將領力戰,并得到大順軍、大西軍的支持,其政權得以維持。順治十三年(1656年)李定國迎桂王到云南。順治十五年(1658年)吳三桂攻入云南,于順治十八年(1661年)入緬甸俘獲桂王,支撐16年之久的永歷政權終于滅亡了。至此,南明政權結束。

        剃發易服

        清入關之初,清廷明令清軍所到之處,限全體漢族人10日之內盡廢明朝衣冠,依從滿族剃發垂辮、著馬蹄箭袖的服飾習俗,違抗者處死,引起全國各地民眾的強烈反抗,很多人為此獻出生命。

        圈地

        清軍入關后,以明末戰亂造成大批無主土地為由,強行將京畿土地無償分給八旗王公貴族,造成大批被圈土地的百姓流離失所,社會更加動蕩。

        廟享

        皇帝死后其牌位按例要供入祭祖的太廟,以備子孫后代祭祀,稱為廟享。

        貝勒

        滿語的音譯,相當于部落的酋長。清朝封爵名。原為滿族貴族的稱號,其尤尊者稱和碩貝勒(意為統轄四方的貝勒)。清崇德元年(1636年),定封爵,置貝勒于親王、郡王下。崇德以前的貝勒,實相當后來的親王。

        逃人法

        清初為維護滿洲貴族利益,鎮壓奴隸的專門法令。圈地造成了大批逃亡百姓,很多被迫逃入有土地人家為奴,因不堪虐待,再度逃亡。為應付此局面,清廷制定了嚴懲窩主并懲處逃人的“逃人法”。

        皇貴妃董鄂氏

        董鄂氏(?--1660年),棟鄂氏,正白旗內大臣鄂碩之女。據考證她原是順治弟襄親王博穆博果爾之妻,18歲時,14歲的博穆博果爾死去,死后旋即被追封為襄親王,緊接著董鄂氏入宮,被立為賢妃,很快又被冊封為皇貴妃。順治帝曾想再度廢皇后而立董鄂氏為后,但終因朝中各種勢力制約而未果。董鄂氏郁郁寡歡,又因生子早夭,不久即逝。謚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

        建極

        典出《尚書·周書·洪范》:“皇建其有極”。建:建立。極:原義為屋脊之棟,引申為中正的治國最高準則。 周武王伐殷勝利,商紂王自焚。遭紂王囚禁的箕子(紂王叔父)重得自由。武王拜訪箕子,請教天道,箕子為他講解天地大法。“洪范”即“宏大的法則”。其中箕子講述的第五條為“皇極”,意為人君為眾民之主,當自己先建立宏大中正之道,然后教化人民。

        廟號

        新嗣皇帝為已逝皇帝所上牌位之號稱廟號,一般開國之帝稱“祖”,后世有德之帝稱“宗”。

        大事年表
        崇德八年(1643年 癸未 明崇禎十六年)
        正月 太宗有病,命和碩親王以下,副都統以上,詣堂子行禮。
        八月 太宗坐逝于寢宮清寧宮,無疾而終。禮親王代善及諸王文武群臣定議,擁立太宗第九子福臨為嗣皇帝,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輔政,明年改元順治。福臨于大政殿舉行即位大典。
        九月 葬太宗于盛京昭陵。
        十月 上太宗尊謚為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圣睿孝文皇帝,廟號太宗。

        順治元年(1644年 甲申)
        正月 順治帝御大政殿(篤恭殿)受賀,命禮親王代善勿拜。鄭親王濟爾哈朗諭部院各官,凡白事先啟睿親王,而自居其次。
        二月 祔葬太妃博爾濟吉特氏于福陵。改葬以罪賜死之妃富察氏于陵外。
        三月 大學士希福等進刪譯《遼史》、《金史》、《元史》。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崇禎帝自縊。
        四月 固山額真何洛會告肅親王豪格悖妄罪,廢為庶人。晉封多羅饒余貝勒阿巴泰為多羅饒余郡王。大學士范文程啟睿親王多爾袞往定中原。以大軍南伐祭告太祖、太宗。順治帝命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賜敕印便宜行事。李自成稱帝,大順軍撤離北京,焚毀前明宮殿。一片石之戰,清軍擊敗李自成派出的唐通,掃清了入關障礙,明吳三桂降清,封為平西王。
        五月 多爾袞率大軍抵達燕京,明文武諸臣士庶郊迎清軍入城。多爾袞進入皇城,居火后余生的武英殿理事。令官吏軍民以帝禮為明帝發喪。令故明內閣、部院諸臣以原官同滿洲官一體辦事。按制葬明莊烈帝皇后周氏、妃袁氏,熹宗皇后張氏、神宗妃劉氏。明福王朱由崧即位于江南,改元弘光,以史可法為大學士,駐守揚州督師。
        六月 多爾袞及諸王、貝勒、貝子、大臣等定議遷都燕京,遣輔國公屯齊喀、和託、固山額真何洛會前往盛京迎駕。遷明太祖神主于歷代帝王廟。鑄各官印兼用國書。
        七月 考定歷法,為時憲歷。以遷都祭告上帝、陵廟。多爾袞諭令,因軍事方殷,新補各官可暫服用明式衣冠。設故明長陵以下十四陵官吏。多爾袞致書史可法,勸其主削號歸藩,史可法嚴詞拒絕。始修乾清宮。
        八月 順治帝車駕到達廣寧,給明十三陵陵戶祭田,禁止樵牧。
        九月 于紫禁城東南建堂子。順治帝車駕到達通州,多爾袞率諸王、貝勒、貝子、文武群臣于行宮朝見順治帝。順治帝自正陽門入宮。初定郊廟樂章。奉安太祖武皇帝、孝慈高皇后、太宗文皇帝神主于太廟。
        十月 順治帝親詣南郊告祭天地,遣官告祭太廟、社稷。以睿親王多爾袞功最高,命禮部建碑紀績。上太宗尊謚,告祭郊廟、社稷。順治帝御皇極門(后改稱太和門),舉行入關后的登極典禮,頒詔天下,大赦。加封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為信義輔政王,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為和碩英親王,多羅豫郡王多鐸為和碩豫親王,復封豪格為和碩肅親王。定諸王、貝勒、貝子歲俸。定攝政王及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冠服宮室之制。定皇帝鹵簿儀仗。仿照盛京清寧宮之制,定坤寧宮祭薩滿禮。定朝會樂章。定賜宴群臣朝賀大典,內監不得列席。
        十一月 設滿洲司業、助教,官員子孫有欲習國書、漢書者,并入國子監就讀。罷明定陵守者,其十二陵仍設太監二人,量給歲時祭品。入關內首次祀天于圜丘。
        十二月 出明府庫財物,賞八旗將士及蒙古官員。以太宗第六女固倫公主下嫁固山額真阿山子夸扎。以何洛會、鞏阿岱分別祭祀福陵、昭陵,告慰進軍關內功成。假冒故明太子案發,誅殺相關人員15人。入關后第一次大規模圈地。

        順治二年(1645年 乙酉)
        正月 命多羅饒余郡王阿巴泰為都統,代豪格征山東。以太宗第七女固倫公主下嫁內大臣鄂齊爾桑子喇瑪思。命房山縣歲以太牢祭金太祖、世宗陵。
        二月 始修《律例》。諭豫親王多鐸移師定江南,英親王阿濟格征討李自成。
        三月 始祀遼太祖、金太祖、世宗、明太祖于歷代帝王廟,并定從祀大臣。
        四月 葬故明殉難太監王承恩于明帝陵側,給祭田、建碑。豫親王多鐸師至揚州,諭南明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拒降被殺,清兵對城內人民持續進行了十天大屠殺,史稱“揚州十日”。以太宗第八女固倫公主下嫁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達禮子巴雅斯護朗。初行武鄉試。
        五月 命內三院大學士馮銓、洪承疇、李建泰、范文程、剛林、祁充格等纂修《明史》。賜諸王以下百官冰,著為令。多鐸師至南京,故明福王朱由崧及大學士逃遁太平,忻城伯趙之龍、大學士王鐸、禮部尚書錢謙益以城投降。命滿洲子弟就學,十月一日赴監考課,春秋五日一演射。定叔父攝政王儀注,凡文移皆曰皇叔父攝政王。免皇后租,并崇文門米麥院。宣詔平定江南捷音。乾清宮修繕竣工,開始修繕太和殿、中和??剃發令,皇太妃逝。發布詔告:清廷興兵,本無意??祚滅亡;清軍自關外整旅入關,乃是代明雪恨……以此來消弭漢族的反滿情緒。并命于十月在江南舉行鄉試,以籠絡漢族士人。冊封孔子為“大成至圣文宣先師”,多爾袞親自謁拜孔子廟。
        閏六月 李自成逃亡湖北九宮山,自縊而死。定群臣公以下及生員耆老頂戴品級。詔諭嚴禁諫官朋黨相爭。定滿洲文武官品級。定諸王、貝勒、貝子、宗室公頂戴式。明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隆武政權,魯王朱以海在紹興建魯王監國政權。
        七月 享太廟。上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后、太宗文皇帝玉冊玉寶于太廟。設明太祖守陵太監四人,給祀田二千頃。禁中外軍民衣冠不遵國制。清兵進至嘉定,進行三次大屠殺,史稱“嘉定三屠”。
        八月 以英親王阿濟格出師有罪,降郡王,鰲拜等議罰有差。
        十月 豫親王多鐸師還,順治帝幸南苑迎勞之。以太宗次女固倫公主下嫁察哈爾汗子阿布鼐。加封和碩豫親王多鐸為和碩德豫親王。
        十二月 更定朝儀,開始罷內監朝參。

        順治三年(1646年 丙戌)
        正月 以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率師西征四川。增定俸給之制:最高攝政王年俸銀2000兩,最低驍騎校30兩。鄭成功在福建沿海一帶抗清。
        二月 罷江南舊設部院,差在京戶、兵、工三部滿漢侍郎各一人駐江寧,分理部務。
        三月 翻譯完成《洪武寶訓》。賜傅以漸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多羅饒余郡王阿巴泰逝。
        四月 攝政王多爾袞諭停諸王大臣啟本。修盛京孔子廟。
        五月 多爾袞貯信符于睿王府。重申嚴禁奴仆逃亡的“逃人法”。
        十月 和碩德豫親王多鐸還師,上郊勞之。太和殿、中和殿修繕完成。定皇帝行幸迎送禮。
        十一月 明唐王朱聿在廣州建立紹興政權。明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建永歷政權。
        十二月 位育宮修繕完成。定諸王入朝降輿及列朝坐次儀注。鄭成功在海上起兵抗清。

        順治四年(1647年 丁亥)
        正月 因輔政鄭親王濟爾哈朗府邸殿堂臺基逾制及擅用銅獅銅鶴,罰銀2000兩。定親王世子例,其爵秩視郡王,儀仗照親王例。
        三月 賜呂宮等進士及第有差。諭京官三品以上及督、撫、提、鎮各送一子入朝侍衛,察才人使,無子者以弟及從子代之。命郊社太牢仍用腥。《大清律》成。停止圈地。
        七月 加封和碩德豫親王多鐸為輔政叔德豫親王。建射殿(即箭亭)于左翼門外。多爾袞罷鄭親王聽政,只令豫親王參與。順治帝幸邊外閱武。
        十月 更定鑾儀衛品級,每級官員各降一級。
        十二月 禮部尊諭新定服制。定攝政王對皇帝停止行跪拜禮。是年,在京畿大規模圈地。

        順治五年(1648年 戊子)
        正月 和碩肅親王豪格師還,衍禧郡王羅洛宏卒于軍,至是喪歸,輟朝三日。
        三月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因罪降為多羅郡王。和碩肅親王豪格有罪論死,順治帝以不忍置之于法,幽禁之。尋因激憤死于禁所。
        閏四月 復濟爾哈朗爵為和碩親王。
        六月 太廟成。
        七月 初設六部漢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定諸王、貝勒、貝子、公、公主、和碩格格等應用金器數目。
        八月 允許滿漢官民互相嫁娶。
        十一月 祀天于圜丘,以太祖武皇帝配享。追尊太祖以上四世為皇帝,并奉冊寶于太廟。

        順治六年(1649年 己丑)
        正月 定內三院官制。
        三月 輔政和碩德豫親王多鐸薨,攝政王多爾袞師次居庸,還京臨喪。
        四月 皇太后(即太宗中宮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逝。
        六月 英親王阿濟格向攝政王多爾袞爭叔王銜,論其為驕妄罪并禁議部事。
        十二月 多爾袞妻元妃死,令兩旗牛錄章京以上官員及妻皆衣縞素,六旗牛錄章京官員以上皆去纓。

        順治七年(1650年 庚寅)
        正月 多爾袞納肅親王豪格妻。
        二月 上太后謚為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盛文皇后,合葬昭陵。
        五月 多爾袞至連山親迎朝鮮國之女,是日成婚。
        七月 順治帝幸攝政王多爾袞府邸。
        十一月 攝政王多爾袞有疾,獵于邊外。
        十二月 初九日,攝政王多爾袞逝于喀喇城。順治帝親自祭奠于郊外,臣民為其服制。收攝政王信符,貯藏內庫。尊攝政王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議英王阿濟格罪。順治帝親政。

        順治八年(1651年 辛卯)
        正月 和碩英親王阿濟格謀亂,幽禁之。十日,禮部上順治帝親政儀注,十二日,順治帝親政,御太和殿。十七日,聘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女。二月將行大婚典禮,吳克善擬送女進京,順治帝不允。??帝,祔于太廟。移內三院于紫禁城。二十三日,定皇太后、皇后及諸妃衣冠制度。
        二月 上昭圣慈壽皇太后尊號。蘇克薩哈、詹岱、穆齊倫首告攝政王多爾袞逆節皆實及其母妻追封,撤廟享。
        閏二月 幽禁阿濟格于別室,籍其家。定阿附多爾袞諸臣罪,剛林、祁充格俱獲罪。
        三月 命諸王、貝勒、貝子分管六部、理藩院、都察院事。定王公朝集例。定齋戒例。許滿洲、蒙古、漢軍子弟科舉,以甲第除授。
        四月 遣官祭祀岳鎮海瀆、帝王陵寢、先師孔子闕里。定元旦、冬至、皇帝萬壽為三大節及其儀注。定諸王大臣陪祭、扈從、接駕、送駕儀注及駕出巡幸,別造香寶隨行,并鑄扈從各印,加“行在”二字。
        六月 定諸陵壇廟祀典。詔明神宗陵如其他十二陵,以時致祭,設守陵戶。命修繕祖陵,設守陵戶,定祭禮。復朝日、夕月禮。定皇后大婚儀及皇后儀仗制。
        八月 定順天府鄉試滿洲、蒙古為一榜,漢軍、漢人為一榜,會試、殿試如之。戊午,冊立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親王吳克善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
        九月 定朝儀。改承天門為天安門。建朝日壇于朝陽門外,夕月壇于阜成門外。
        十月 賜阿濟格死。封肇祖、興祖陵山曰啟運山,景祖、顯祖陵山曰積慶山,福陵山曰天柱山,昭陵山曰隆業山。

        順治九年(1652年 壬辰)
        二月 頒布六諭碑文于天下。加封鄭親王濟爾哈朗為叔和碩鄭親王。
        三月 罷諸王、貝勒、貝子管理部務。賜滿洲、蒙古貢士麻勒吉,漢軍及漢貢士鄒忠倚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月 定諸王以下官員輿服制。允禮部議,一月三朝,春秋一舉經筵。定常朝儀注。設宗人府官。
        五月 更定詹事府官品級。定皇后、皇妃納采禮制。
        七月 定名皇城北門為地安門。
        八月 更定王公以下婚娶禮。
        九月 更定王以下祭葬禮。幸太學釋奠。擬定親往外邊迎達賴喇嘛。
        十月 尊太宗大貴妃為懿靖大貴妃,淑妃為康惠淑妃。
        十二月 順治帝于南苑召見五世達賴喇嘛。每旗設宗學,凡未受封宗室之子十歲以上均可入學。

        順治十年(1653年 癸巳)
        正月 諭令改變僅有滿臣奏事的局面,此后,凡章奏,令滿漢侍郎、卿以上會同奏進。更定多羅貝勒以下歲俸。順治帝閱讀《通鑒》,問大臣歷史上的各個圣明之君誰最優,陳名夏以唐太宗對,而順治帝以為明太祖的各種立法可垂永久。
        三月 幸南臺較射。賜太常卿湯若望號通玄教師。命各部院奏事停用綠頭牌。
        四月 親試翰林官成克鞏等。陳名夏事件發生,28名漢官遭到訓斥。
        五月 追封舒爾哈齊為和碩親王,額爾袞、界堪、雅爾哈齊、祜塞為多羅郡王。
        六月 追封塔察篇古、穆爾哈齊為多羅貝勒。慈寧宮成。增置內三院漢大學士,院各二人。設立十三衙門,諭戒宦官干政,所設太監級不過四品。
        七月 以皇太后諭,發內廷節省銀八萬兩賑濟遇水災民。
        八月 以太宗十四女和碩公主下嫁平西王吳三桂子吳應熊。二十四日諭內院,查歷代廢后事例具聞。二十六日,諭禮部,以皇后為睿王所定,未經選擇為由,廢除皇后為靜妃。二十七日,諸臣上疏,廢皇后之事要慎重詳審。
        十月 命大學士、學士于太和門內更番入值。初六日,諸王大臣會議,應于滿洲官民、蒙古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選立皇后。是年,定諸王授爵以素行為封號,定親王一子封世子,嗣親王;郡王一子封長子,嗣郡王;輔國公一子授輔國公;奉恩將軍子孫世襲罔替。

        順治十一年(1654年 甲午)
        正月 罷織造官。
        二月 朝日于東郊。始行耕耤禮。定每年仲春亥日行耕耤禮。
        三月 皇三子玄燁(即康熙皇帝)生。以多羅慧哲郡王額爾袞、多羅宣獻郡王界堪、多羅通達郡王雅爾哈齊配享太廟。
        四月 以皇太后命,停命婦更番入侍后妃舊例。
        五月 定皇后、嬪妃、親王福金、固倫公主以下,輔國公夫人以上之頂珠服飾例。幸西苑,賜大臣宴。
        六月 立科爾沁鎮國公綽爾濟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停宗室子弟習漢字諸書。定鑾儀衛制度。
        十二月 和碩承澤親王碩塞薨。

        順治十二年(1655年 乙未)
        正月 修《順治大訓》。纂《資政要覽》,順治帝親寫序文。以修建乾清宮、景仁宮、承乾宮、永壽宮,遣官告祭天地、太廟。
        三月 頒布重視文教上諭。設日講官。
        四月 詔修《太祖圣訓》、《太宗圣訓》。
        五月 鄭親王濟爾哈朗逝。
        六月 封博果鐸為和碩莊親王。命名宮禁為紫禁城,后山為景山,西苑南臺為瀛臺。命內十三衙門立鐵牌,嚴禁內監干政。
        九月 定武會試中式者殿試如文進士。
        十月 定纂修《玉牒》之制。

        順治十三年(1656年 丙申)
        正月 修《通鑒全書》、《孝經演義》。
        三月 初幸瀛臺。
        閏五月 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及景仁宮、永壽宮、承乾宮、鐘粹宮、儲秀宮、翊坤宮修繕完成。
        六月 諭善待滿洲包衣家人。
        七月 和碩襄親王博穆博果爾逝。順治帝開始移居乾清宮。
        八月 承皇太后訓示,編《內則衍義》書成,順治帝親寫序言。
        九月 追封和碩肅親王豪格為和碩武肅親王。諭禮部,晉內大臣鄂碩之女賢妃董鄂妃為皇貴妃。
        十一月 興京陵成。
        十二月 冊內大臣鄂碩女董鄂氏為皇貴妃,頒恩赦。加上皇太后尊號為昭圣慈康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命禮部籌建奉先殿。準開玉牒館纂修《玉牒》,每十年一開館。定三年舉行一次大閱禮。

        順治十四年(1657年 丁酉)
        正月 祈谷于上帝,以太祖武皇帝配享。諭令停止八旗舉行鄉會兩試。
        二月 祭社稷。
        三月 奉太宗文皇帝配享圜丘及祈谷壇。以太祖武皇帝、太宗文皇帝配享方澤。以配享禮成,大赦天下。順天、江南等地發生科場舞弊案。
        四月 設置盛京奉天府。
        九月 初御經筵。
        十月 以開日講祭告先師孔子于弘德殿。幸南苑。始行閱武。修孔子廟。昭事殿、奉先殿成。召見海會寺僧憨璞聰。
        十一月 奉先殿修成,奉列朝帝后神位,定元旦、冬至、萬壽、冊封、月朔望,奉帝位于前殿,帝親行禮。
        十二月 以皇太后疾愈,賚旗兵,賑貧民。
        是年 編制《賦役全書》

        順治十五年(1658年 戊戌)
        正月 因皇后于皇太后病中有失定省之儀,命停其箋奏,只存皇后之號,冊寶照舊。順治帝親試丁酉科順天舉人,考場設在太和門,以滿兵監視。因皇太后病愈,下詔大赦。停祭祀堂子。因皇太后病愈,祀圜丘,祀方澤,祀太廟社稷。
        二月 因內監交接外廷,命內大臣嚴訊。
        三月 提審內監吳良輔交結外官,受賄鉆營,擬斬。追封科爾沁巴圖魯王女為悼妃。追封皇四子為和碩榮親王,建墳園如制。
        五月 裁撤詹事府。
        六月 停諸王以下孀居福金歲給俸祿銀米,照八旗孀居命婦例各半俸一年。
        七月 改內三院大學士為殿閣大學士。設翰林院及掌院學士官。
        九月 以內院大學士覺羅巴哈納、金之俊為中和殿大學士,額色黑、成克鞏為保和殿大學士,蔣赫德、劉正宗為文華殿大學士,洪承疇、傅以漸、胡世安為武英殿大學士,衛周祚為文淵閣大學士,李霨為東閣大學士。
        十一月 定宮中女官員額品級。

        順治十六年(1659年 己亥)
        二月 以云貴蕩平,命今秋舉行會試。
        五月 發內帑銀三十萬,以其半賑濟云貴貧民,一半當作兵餉。
        九月 尊興京祖陵為永陵。
        十一月 順治帝獵于近郊,先后次湯泉、三營屯。遣官祭祀明帝諸陵,并增陵戶,加以修葺,禁止樵采。
        十二月 定世職承襲例。加公主封號。

        順治十七年(1660年 庚子)
        正月 京師文廟成。以御極十七年以來,天下未治,下詔,本年正月祭告天地、太廟、社稷,抒忱引責,自今而后,元旦、冬至、壽令節慶停止所上表章,并頒恩赦。
        二月 定每年孟春合祭天地日月及諸神于大享殿。諭禮部:“向來孟春祈谷禮于大享殿舉行,今既行合祭天地日月于大享殿,以后祈谷于圜丘舉行”。
        三月 諭禮部:“朕載稽舊制,歲終祫祭之外,有奉先殿合祭之禮。自后元旦、皇太后萬壽及朕壽節,合祭于奉先殿。其詳議禮儀以聞”。定王、貝勒、貝子、公妻女封號。更定王公、侯、伯以下,章京以上盔纓制。
        六月 始命翰林官于景運門入值。增祀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于歷代帝王廟。罷遼太祖廟祀及宋臣潘美、張浚從祀。以祈雨步至南郊齋宿。祀天于圜丘。命修舉天下名山大川、帝王圣賢祀典。以順治帝之兄承澤親王碩塞之女撫養宮中,封為和碩順公主,下嫁平南王尚可喜第七子尚之隆。
        八月 十九日,皇貴妃董鄂妃薨,輟朝五日,以宮女多人殉葬,喪禮逾制。二十一日,追封董鄂妃氏為皇后。
        九月 十日,火化董鄂妃。幸昌平,觀故明諸陵。
        十月 大覺禪師玉林琇勸阻順治帝削發為僧。

        順治十八年 (1661年 辛丑)
        正月 初二日,順治帝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學士麻勒吉、學士王熙起草遺詔。初七日,逝于養心殿。遺詔中對十八年的朝政進行檢討,共有十四??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輔佐年僅八歲的幼帝。初八日,遣官頒行遺詔于全國。初九日,玄燁即皇帝位。
        二月 移順治帝梓宮于景山壽皇殿。裁撤十三衙門。誅殺內監吳良輔。設立武備院,專門制作收藏宮中所用軍械及陳設器物。詔令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隸內務府。
        三月 為順治帝上尊謚“章皇帝”,廟號“世祖”。?帝,予祭葬,謚忠烈。 鄭成功收復臺灣。江南蘇、松、常、鎮四府發生奏銷案。
        六月 罷內閣,復內三院。
        十一月 康熙帝親祀于圜丘。世祖章皇帝升祔太廟。
        十二月 平西王吳三桂率大軍入緬,緬甸人執明永歷帝朱由榔以獻。宗人府進《玉牒》。
        是年 為防內地民眾與鄭成功抗清勢力聯系,實行海禁,勒令江南、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居民分別內遷三十里至五十里,并盡燒船只,片板不準下海,此即“遷海令”。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视频.com| 亚洲人成色7777在线观看不卡 | 91天堂素人精品系列全集亚洲| 亚洲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亚洲日本一线产区和二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四虎| 亚洲成AⅤ人影院在线观看|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小说|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四虎| 成人亚洲国产va天堂| 久久久婷婷五月亚洲97号色 | 亚洲成a人片77777老司机| 亚洲第一成年男人的天堂| 亚洲一级二级三级不卡|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亚洲第一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九亚洲一区| 亚洲卡一卡2卡三卡4卡无卡三|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最新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亚洲AV观看|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综合色丁香麻豆|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二区首页|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代蜜桃 | 亚洲欧美不卡高清在线| 风间由美在线亚洲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丝袜| 色婷婷六月亚洲综合香蕉| 亚洲久热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电影|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九月婷婷亚洲综合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