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男,漢族,1953年10月生于武漢,祖籍湖北廣濟(現名武穴市)。
1977年考取武漢大學歷史系本科。1978年考取同系研究生,1981年畢業,獲碩士學位。同年分配到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1991年并入中國文物研究所,曾任該所古文獻研究室副主任。2006年1月調入故宮博物院研究室。
從小接受父親的嚴格訓練,6歲開始背誦詩詞及古文,13歲開始有系統地閱讀各類文史典籍,24歲前,已背誦詩詞近4000首、古文近400篇,并通讀《十三經》、“二十五史”、“全通鑒”、《百子全書》及《困學紀聞》、《日知錄》、《十駕齋養新錄》、《陔余叢考》、《廿二史札記》等重要文史典籍。
讀碩期間,師從著名歷史學家唐長孺先生,從事漢唐歷史的學習與研究。畢業迄今,主要從事出土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先后參加或主持《吐魯番出土文書》、《新中國出土墓志》、《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長沙東牌樓東漢簡牘》等多卷本出土文獻的整理。在漢唐歷史與出土文獻等領域,個人出版專著12部,發表論文、書評等各類文章近400篇(詳見下列論著目錄)。
現任北京大學、首都師范大學兼職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理事,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常務理事,美國唐研究基金會學術委員,《吐魯番學研究》、《敦煌吐魯番研究》編委,“點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訂工程”修纂委員會委員,“全國古籍保護工程”專家委員會委員。
1992年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2005年入選中組部專家庫,2006年入選文化部文化行業專家資源庫。
現為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故宮博物院院刊》及《故宮學刊》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