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時間:2016年7月31日9:30-11:30
講座地點:故宮學院教學樓408階梯教室
地 址:東城區(qū)南河沿大街19號北京國際職業(yè)教育學校總部校區(qū)
講座題目:如何認識漢傳佛教造像
主 講 人:馮賀軍
專家介紹:
馮賀軍,研究館員,1985年畢業(yè)于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博物館學專業(yè),獲學士學位。同年到故宮博物院陳列部從事文物陳列與研究工作。2002至2003年參加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考古學及博物館學專業(yè)研究生課程進修班,主修佛教考古。
講座提綱: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紀前后在印度創(chuàng)立。印度佛教在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向四周傳播,通過中亞、西域等地傳入中國,經歷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漢傳佛教與漢傳佛教藝術。漢傳佛教造像綿延近二千年,影響至今,在中國藝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講座通過對佛、菩薩、弟子與羅漢、護法諸神不同譜系的分析與研究,梳理出漢傳佛教造像各類神祇的時代特征與演變歷程。
發(fā)表論著:
論著:《故宮史話》,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中國古代雕塑述要》,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你應該知道的200件古代陶俑》,紫禁城出版社,2007年;《雕飾如生:故宮藏隋唐陶俑》,紫禁城出版社,2006年;《曲陽白石造像研究》,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馮賀軍談古代陶俑》,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年;《雕塑鑒識》,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5年;《雕塑造型與裝飾鑒賞》,中國致公出版社,1994年等。參加《故宮博物院文物珍品全集?銘刻與雕塑》、《故宮博物院藏品大系?雕塑卷》、《中華藝術通史?明代卷》、《中國美術?明清至近代》等書的編寫工作。
論文:《佛教造像發(fā)愿文釋義四例》,《碑林集刊》,總第11輯;《錢玄同點查清宮物品》,《紫禁城》,2011年第7期;《院中院——“收租院”在故宮》,《紫禁城》,2011年第6期;《河北曲陽白石造像發(fā)愿文研究》,《故宮學刊》(第一期),2005年;《重修七帝寺碑記釋解》,《故宮博物院院刊》2005年第2期。《長安終南山至相寺多寶塔善業(yè)佛考》,《考古與文物》2005年第1期。《故宮藏唐朝泥佛像研究》,《故宮學刊》,2005年總第二輯。
“故宮講壇”為公益講座,每月舉辦兩場。因場地有限,每場講座限120人,額滿為止。有意聆聽的朋友請登錄故宮博物院網站www.yaoqi123.net,在主頁置頂滾動圖標處選擇“故宮講壇”報名平臺,點擊進入報名頁面(或直接點擊鏈接進入頁面 http://www.huodongxing.com/event/3345230962000),填寫姓名、身份證號、聯系電話、郵箱等有效信息并提交,通過審核后,網站將自動發(fā)送預約號至登記的手機和郵箱,表示預約成功。報名時間:2016年7月28日10:00至29日15:00。講座當天上午8:50-9:30,預約聽眾憑有效證件及預約號領取入場券。也可以關注故宮博物院的官方微博@故宮博物院(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和人民微博)及官方微信公眾賬號“微故宮”,了解講座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