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時間:2017年6月11日09:30-11:30
講座地點:故宮博物院兆祥所
集合地點: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外西側
集合時間:2017年6月11日8:45-9:15
講座題目:縱肆清奇——石濤書畫人生及作品解讀
主 講 人:王亦旻
講座提綱:
石濤是“四僧”中年齡最小,也是傳世作品數量最多,題材最豐富的一位畫家。他一生以詩畫立身,其作品風格多變,個性鮮明,故頗受當時及后世鑒藏者所欣賞喜愛,這些人中既有前朝遺民,也有當朝貴胄;既有文人隱士,也有巨賈富商。而他所提出的畫學理論,更是對清代及近現代中國寫意畫產生了巨大影響。石濤的一生頗為坎坷,且極具傳奇色彩,并于后世引起巨大爭議。他藝術風格的多變和創新與他的人生經歷密切相關,是我們解讀石濤作品的主要依據。
故宮博物院收藏有240余件石濤書畫作品,是世界上收藏石濤作品最多、且質量最高的博物館之一。本次展覽選取了其中43件精品,涵蓋了他各個時期各種題材的代表作,比較全面地展現了石濤的藝術成就。
本次講座將以武英殿中“四僧書畫展”陳列出的石濤作品為主線,結合其生平記載以及其他重要作品,對石濤藝術生涯中的一些影響巨大的爭議性話題,做一大致梳理與詮釋,以幫助觀眾更深入的了解其藝術特色。
專家介紹:
王亦旻,1994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2006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古籍所歷史文獻學專業,獲博士學位。自1994年起,先后在故宮博物院保管部書畫組、北京師范大學國學所和故宮博物院書畫部工作,主要從事中國傳統文化、古籍文獻,以及傳統書畫文物的整理、研究與鑒定工作。現為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研究館員。
發表論著:
已發表《史孝山<出師頌>的史實與文字考異》,《故宮博物院院刊》2003年第6期;《影響八大山人晚年書法風格的幾個因素》(2004年澳門藝術館八大、石濤研討會);《從吳昌碩致顧麟士的信札看二人的交往》(2007年澳門藝術館吳昌碩研討會);《劉宗海跋趙孟頫《草書千字文卷》真偽考》,《藝術市場》2007年第12期;《鄧石如篆書藝術成就探源》,《盛世華章》2008紫禁城出版社;《試論清代學術對清代篆書藝術變革的影響》,《明清論叢》第九輯2009年紫禁城出版社;《新獲吳昌碩致顧麟士信札考述》,《中國畫學》第一輯2009年;《楊慎〈行書禹碑考證卷〉真偽考辨》,《文物》2010年第5期;《故宮藏歷代書家摹臨《蘭亭》平議》,《蘭亭圖典》2011年故宮出版社;《乾隆皇子時期書法學習經歷考》,《故宮博物院院刊》2014年第3期;《石濤書畫人生中的“絕”》,《紫禁城》2017年4月號等相關學術論文三十余篇。
此次“故宮講壇”為公益講座。因場地有限,講座限80人,額滿為止。有意聆聽的朋友請直接點擊鏈接進入頁面http://www.huodongxing.com/event/5390591680700),填寫姓名、身份證號、聯系電話、郵箱等有效信息并提交,通過審核后,網站將自動發送預約號至登記的手機和郵箱,表示預約成功。報名時間:2017年6月8日10:00至9日15:00。講座當天上午8:45-9:15,預約聽眾憑有效證件及預約號領取入場券。也可以關注故宮博物院的官方微博@故宮博物院(新浪微博、騰訊微博和人民微博)及官方微信公眾賬號“微故宮”,了解講座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