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地點:故宮博物院兆祥所
集合地點: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外西側
集合時間:2017年10月29日8:45-9:15
講座題目:趙孟頫時代的另一藝術巨匠——朱德潤
主 講 人:李天垠
專家介紹:
李天垠,200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10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書畫鑒定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5年8月至今,任職于故宮博物院書畫部,現為副研究館員。
2014年12月,所撰寫論文《遺忘的經典——故宮藏朱德潤真偽作品考辯》獲得了由中宣部批準設立、文化部、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國家級美術最高獎——“中國美術獎”之“理論評論獎入選獎”。
講座提綱:
元代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特別的時代——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統治下的中國王朝,當時的中外文化交流、全球經貿合作以及工藝美術的發展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元朝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富強的帝國之一。但漢族士人在當時卻備受壓抑,偶有身享榮華富貴如趙孟頫者,其心理與精神上承受的壓力也是可想而知的。元代的蒙古統治階層將國民按照族屬進行了等級劃分,使得漢族人,尤其是南方地區的漢族人處于社會政治地位的最底層。失去了晉身之道的漢族文人,無法通過科舉考取功名,則只好寄情于游歷山水、筆墨唱和與戲劇創作之中。朱德潤作為當時一位來自江南地區的漢族士人,一心想著通過“畫以致仕”的方式報效朝廷。
由于元代的統治者是蒙古族,使得元代的文士畫家通過善于繪事而晉升官職的機率超過了以往任何漢族統治的朝代。朱德潤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文化教育,同時又繪畫天賦異秉,是一名典型的繪畫功底扎實的文人畫家,得以被統治者賞識進而入朝為官。
朱德潤與具有蒙古血統的高麗國王王璋、高麗國年輕大儒李齊賢的交往,體現出了元代的民族大融合及元麗兩國士人的交游情況;而朱德潤赴高麗為官的經歷則體現了元代中國與高麗的外交經貿往來。朱德潤作為元代著名的宮廷畫家,其詩書畫具有很深造詣,紅極一時。然而像歷史上很多名人一樣,朱德潤在其所處時代聲名顯赫,時至今日卻湮沒在歷史的長河中,后人對其所知不多。
主講人希望本講座能帶領觀眾穿越到七百年前的元代中國,讓觀眾在賞析朱德潤存世畫作、辨別其作品真偽的同時,領略元大都、元上都、蘇杭江南地區的地理風貌與風土民情。不會局限于就美術史而論美術史,取而代之的是將元代美術史放置于元代的歷史文化背景之下,令觀眾能身臨其境、深入淺出。主講人還從心理學的角度深入朱德潤內心,以朱德潤的視角觀察體會繪畫創作本身與元代社會的方方面面。
發表論著:
論文:《禁門新桃換舊符——清朝宮廷春節題材畫展》,《裝飾》雜志,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刊,2007年4月。
《一把折扇 兩面情緣》,《紫禁城》,2008年1月。
《遺忘的經典——故宮藏朱德潤真偽作品考辨》,《紫禁城》,2011年7月。
《扇中文氏風骨—故宮藏文徵明扇畫研究》,《蘇州文博》,2014年12月。
《大院君<墨竹圖>的背后》,《紫禁城》,2014年12月,總239期。
《故宮博物院藏文徵明畫扇真偽簡析》,《故宮博物院院刊》,2015年6月。
《關于元代畫家朱德潤研究的新發現》,《宋元繪畫研究:慶賀薄松年教授從教60周年》論文集,故宮出版社,2015年12月。
《存世與著錄中李唐<長夏江寺圖>流傳版本的研究》,《典藏·古美術》雜志2016年5月。
《對面明人寫真-明代肖像畫研究-以清宮藏品為中心》,《典藏·古美術》雜志2016年9月,總第288期。
《趙孟頫繪畫作品真偽辨析》,《紫禁城》,2017年7月。
專著:《元代宮廷之旅-沿著畫家朱德潤的足跡》,故宮出版社,2015年3月。
此次“故宮講壇”為公益講座。因場地有限,講座限80人,額滿為止。有意聆聽的朋友請直接點擊鏈接http://www.huodongxing.com/event/1410161207600,填寫姓名、身份證號、聯系電話、郵箱等有效信息并提交,通過審核后,網站將自動發送預約號至登記的手機和郵箱,表示預約成功。報名時間:2017年10月26日10:00至27日15:00。講座當天上午8:45-9:15,預約聽眾憑有效證件及預約號領取入場券。也可以關注故宮博物院的官方網站,了解講座相關信息。
特別提示:
1、本次講座活動地點在故宮博物院兆祥所,以活動行網站發送的報名成功的短信為準,沒有報名成功的無法參與此次活動。2、講座位于非開放區,講座過程中請您不要自行離開活動現場,如有特殊情況請聯系工作人員。
3、簽到時間為8:45—9:15,請您安排好出行時間,務必按時抵達。
4、請不要攜帶大型背包進入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