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地點:故宮博物院兆祥所
集合地點:故宮博物院神武門外西側
集合時間:2019年12月8日(周日)09:00—9:20
講座主題:古陶瓷科技研究的內容及案例
主 講 人: 康葆強
專家介紹
康葆強, 2005年7月畢業于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文物保護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8月到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實驗室工作,研究方向為古陶瓷的制作工藝、產地及年代研究。2009年至今擔任古陶瓷保護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副主任。2018年取得研究館員職稱。
講座提綱
陶瓷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制品之一,有易于成形、原料成本低等特點。我國是最早生產陶器和瓷器的國家,在世界陶瓷發展史扮演著重要角色。從距今兩萬年的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出土的陶器到異彩紛呈的景德鎮瓷器,其原料、工藝取得了一項又一項的突破。隨著海外貿易活動,中國陶瓷的技術、審美傳播到世界各地。
該講座將著眼于現代科學技術在古陶瓷研究中發揮的作用,從以下四部分展開:
第一:從陶瓷的概念,性能及用途分析陶瓷與金屬等其他材質文物的區別,陶器與瓷器的區別
第二:為什么要開展古陶瓷科技研究工作第三:古陶瓷科技研究的歷史及現狀
第四:古陶瓷科技研究的內容及案例
發表論著
1.康葆強等,《黃瓦窯琉璃構件胎釉原料及燒制工藝研究》,《南方文物》2009年第3期
2.康葆強等,《故宮清代年款琉璃瓦釉的成分及相關問題研究》,《南方文物》2013年第2期3.康葆強等,《故宮神武門琉璃瓦年代和產地的初步研究》,《故宮學刊》2013年總第十輯
4.康葆強等,《Rietveld全譜擬合法在文物考古研究中的應用》,《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第七次學術年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13
5.康葆強,苗建民,秦大樹,定窯遺址考古出土制釉原料的探析,《中國國家博物館館刊》,2014年第9期
6.Baoqiang Kang,Simon Groom, Hongying Duan, Yinzhong Ding,He Li, Jianmin Miao, Guanglie Lu,《The Ceramic technology of the architectural glazed tiles of Huangwa Kiln, Liaoning Province, China》,《Craft and science: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archaeological ceramics》,Doha,Qatar:Bloomsbury Qatar Foundation,2014
(康葆強等,《中國遼寧黃瓦窯的建筑琉璃技術研究》,《工藝和科學:國際視野下的考古陶瓷》,卡塔爾Bloomsbury出版,2014)
7. 康葆強,賈翠,段鴻鶯,苗建民,呂光烈,《定窯考古發掘出土制胎原料研究》,《宋代五大名窯科學技術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16
8. Kang Baoqiang,《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of three glazed ceramic sherds from Shanzidong, Yixian》,《Monks in glaze:Patronage,Kiln origin, and iconography of the Yixian Luohans》,Brill,2016
(康葆強,《易縣睒子洞三片釉陶的分析》,《易縣琉璃羅漢:供養,燒制地點,圖像研究》,Brill出版社,2016)
9.康葆強,李合,段鴻鶯,丁銀忠,趙蘭,雷勇,《故宮出土元代孔雀藍釉琉璃瓦的原料及工藝研究》,《故宮學刊》,2018年第19輯
此次“故宮講壇”為公益講座。因場地有限,講座限80人,額滿為止。有意聆聽的朋友請登錄故宮博物院網站www.yaoqi123.net,了解講座相關信息,點擊進入報名頁面(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7521623437911),填寫姓名、身份證號、聯系電話、郵箱等有效信息并提交,通過審核后,網站將自動發送預約號至登記的手機和郵箱,表示預約成功。報名時間:2019年12月5日10:00至12月6日15:00。講座當天上午9:00-9:20,預約聽眾憑有效證件及預約號領取入場券。
特別提示
1、本次講座活動地點在故宮博物院兆祥所,以活動網站發送的報名成功的短信為準,沒有報名成功的無法參與此次活動。
2、講座位于非開放區,講座過程中請您不要自行離開活動現場,如有特殊情況請聯系工作人員。
3、簽到時間為9:00—9:20,請您安排好出行時間,務必按時抵達。
4、請不要攜帶大型背包進入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