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始建于1953年,最初名為“學術工作委員會”,其委員包括故宮博物院以及社會各界文物專業的知名專家和學者。負責故宮博物院的學術與研究工作。這一學術機構作為故宮博物院的“智囊團”,曾對故宮博物院的建設起過很大的作用,由于歷史的原因,在停頓了三十多年后,到今年終于又恢復了活動。其在帶動我院各項業務工作的蓬勃發展,統籌規劃我院的陳列、文保、科研、出版、網站建設等各項業務工作、集中科研力量重點攻堅等方面將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始建于1953年,最初名為“學術工作委員會”,其委員包括故宮博物院以及社會各界文物專業的知名專家和學者。負責故宮博物院的學術與研究工作。這一學術機構作為故宮博物院的“智囊團”,曾對故宮博物院的建設起過很大的作用,由于歷史的原因,在停頓了三十多年后,到今年終于又恢復了活動。其在帶動我院各項業務工作的蓬勃發展,統籌規劃我院的陳列、文保、科研、出版、網站建設等各項業務工作、集中科研力量重點攻堅等方面將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主任委員: 朱誠如 副主任委員:張忠培 肖燕翼 秘書長: 施安昌 委員(共23人,按姓氏筆畫排列): 石志敏 朱誠如 劉 雨 孫關根 杜廼松 肖燕翼 張忠培 楊伯達 楊 新 李化元 李輝柄 余 輝 陸壽麟 陳麗華 邵長波 鄭珉中 單國強 胡建中 胡 錘 施安昌 耿寶昌 聶崇正 徐啟憲
為發展我院文博事業,促進我院學術研究、編輯出版、人才培養以及文物和古建筑保護等項業務工作的進一步提高,經5屆21次黨委會研究決定,恢復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并已報國家文物局人事勞動司備案。 故宮博物院 2001年11月12日
第一章 總則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保護文物和發展博物館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方針、政策,為促進故宮博物院學術研究、編輯出版、人才培養以及文物和文物建筑的保護等工作的進一步提高,根據博物館職能,特組建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學術委員會)。 學術委員會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貫徹落實江澤民總書記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原則,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方針和實事求是、嚴謹科學的學術、工作作風。 學術委員會是在故宮博物院領導下的有關科研、業務工作的論證、咨詢、指導的學術機構;在故宮博物院領導的授權下,對交由學術委員會論證的科研、業務工作項目以投票表決的方式決策。 第二章 職責 為院領導修訂故宮博物院學術、業務發展規劃,以及為學術研究、編輯出版、人才培養等項工作規劃和年度計劃的行政決策提供充分論證后的咨詢和建議。 提出或審議較重要的科研、出版、文物及古建保護、大型綜合展覽、網站建設的課題;受院領導委托指導各部處科研、業務工作的開展;檢查、督促有關課題的落實與完成。 根據故宮博物院事業發展的需要,協助院領導和人事部門論證或參與制定專業干部隊伍建設的規劃、計劃,為調整、培養、選配各種專業人才提出可行性建議。 經院領導授權,可以組織本院或與其他單位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學術講座、學術論文評選以及學術論文選編等各種學術活動。 受院領導委托主持或論證、指導大型圖錄、叢編、叢書、故宮網站的編輯出版工作。 根據故宮博物院院藏文物保管、文物征集、文物建筑修繕等工作的需要,組織專家對院藏文物以及征集、收購文物進行鑒定、評估、定級,進行重要文物修復、文物建筑修繕方案的審議。 經院領導授權后,承擔其他需要論證或提供咨詢的工作。 第三章 組織 學術委員會委員主要由具有研究館員、副研究館員資格的各專業的知名專家和業務部門中的骨干業務人員組成。其中,任副研究館員的委員不得超過委員總數的三分之一。 學術委員會委員每屆任期三年,可以連聘,設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三人、秘書長一人和委員若干人。主任委員由院長或主管業務的副院長兼任,秘書長由研究室主任兼任。 故宮博物院研究室為學術委員會的辦事機構,承辦有關工作事宜。 學術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委員人選,由院長辦公會初定并經院黨委會批準,報上級機關備案后公布。 第四章 工作程序 學術委員會全體委員會議,由主任委員負責召集。主任委員因故缺席,可責成副主任委員召集。學術委員會會議視工作需要,可隨時召開,也可由主任委員建議故宮博物院學術咨議委員會部分委員或全體委員參加學術委員會議,屆時具有學術委員會委員的同等權利與義務。 為精簡機構,提高工作效率,主任委員或由主任委員責成的副主任委員,可召集學術委員會、學術咨議委員會中的相關專業委員,分別就文物、古建、編輯出版、網站建設等工作召集專題會議。 學術委員會的工作和會議貫徹民主集中制的原則。根據不同議題,由主任委員會前確定,經委員充分論證后,分別采取舉手或投票的表決方式,三分之二(含)以上票數方為通過;意見分歧較大、未獲通過的議題,可采取復議的方法,或報院長辦公會裁決。 第五章 附則 學術委員會章程根據形勢發展和工作需要可進行修改,并將修改意見報院長辦公會審批。 學術委員會委員的增減,需經學術委員會會議討論通過,并經院長辦公會同意報院黨委會批準。 學術委員會章程待學術委員會會議通過并經院長辦公會議審批后生效。
同志們: 故宮博物院第二屆學術委員會今天正式成立了!這對故宮博物院來說是一件可喜可賀的大事。 故宮博物院擁有中國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宮殿古建筑群、近百萬件珍貴文物和一批馳名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具有開展文物、博物館以及歷史等方面學術研究的有利條件,也具備了成立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的主客觀條件。 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按照上級領導的指示,我院成立了學術工作委員會,這實際上是我院的第一屆學術委員會。委員會中陸續增設了銅器、陶瓷、書畫、工藝美術等專門委員會,分別開展了文物、古建保護、文物鑒定、研究以及各項業務工作的指導等活動。當時的學術委員中匯集了國內文物、歷史、美術等各方面的第一流專家,既包括本院的唐蘭、單士元、陳萬里、徐邦達、鄭珉中諸先生,也包括院外的張珩、葉恭綽、啟功、容庚等著名學者,他們對于加強我院的業務工作,提高學術研究的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但由于歷史的原因,學術委員會的工作后來逐漸陷于停頓,未能延續下去。 1961年,故宮被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又將故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使故宮在國內外的地位日益顯著。這種舉足輕重的地位,對我院的陳列、保管、科研等各項業務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缺少學術委員會的指導,使我院的業務工作長期存在缺乏統一規劃、科研力量分散、整體水平有待提高等問題。特別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國際間文化交往日益頻繁,國人的文化水平日益提高,對我院業務水平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這就使我院恢復學術委員會,對業務工作進行統籌指導的要求更加迫切。 有鑒于此,從80年代中期起,我院即開始醞釀恢復學術委員會的工作,就此進行了多次研究和討論,并反復征求各方面的意見。今年,這項工作正式啟動,院黨委及院領導班子經過反復推敲,認真聽取了院內各個領域的專家以及各業務部門負責同志的意見,擬定了學術委員會的章程草案,推舉出一批我院具有研究館員、副研究館員資格的各專業的知名專家和業務部門中的骨干業務人員組成了這一屆學術委員會。 第二屆學術委員會成立后面臨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協助院領導,帶動全院職工,進一步提高我院的學術水平和學術地位。 在解放初期,我院曾被國家有關部門定位為“一個文化藝術性的博物院,而尤以藝術陳列為主”,多年來,我院的文保、展覽、科研等各項業務工作都是圍繞“文化藝術性博物館”這一主線展開的,對反映宮廷歷史和古建等方面的文物重視不夠。但在十余年的工作實踐中我們逐漸認識到,故宮博物院應是“以明清宮廷歷史、宮殿建筑和所收藏的宮廷文物、傳世的中國古代藝術品為主的綜合性國家級博物館”。應該說,這種認識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故宮的歷史和現狀,是比較實事求是的,也是有利于故宮博物院的事業發展的。這種認識上的變化,要求我們今后的各項業務工作都要在堅持“文化藝術性”的同時,圍繞“具有故宮特色”這一主題開展。文物保護方面,應逐步加強對宮廷歷史類文物以及文物建筑的認識,對過去不予重視的一些反映宮廷歷史的所謂“非文物”予以重新定級、認真保護,加大對宮殿古建維護修繕的投入和力度;在陳列展覽方面,也要調整布局,加強宮廷原狀陳列的開拓和展示,各專館陳列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故宮的宮廷特色;各項科研工作也要貫穿這一主線,將故宮特色貫穿于對文物本身的研究,使我院的學術研究具有更深層的內涵和更廣闊的外延……這些都涉及相關文物的重新鑒定和價值的再認識,都需要學術委員會帶領全院職工明確我院的基本定位后進行具體指導。 其次,學術委員會應根據故宮博物院事業發展的需要,協助院領導論證我院的學術、業務發展計劃,提出或審議較重要的科研、出版、文物及古建保護、大型綜合展覽、網站建設的課題,并檢查、督促有關課題的落實與完成;受院領導委托,指導各部處科研、業務工作的開展,組織本院或與其他單位聯合舉辦學術研討會、座談會、學術論文評選以及學術論文選編等各種學術活動;根據院藏文物保管、征集、文物建筑修繕等工作的需要,組織專家對院藏文物以及征集、收購的文物進行鑒定、評估、定級,進行重要文物修復、古建修繕方案的審議等等,最終為院領導的行政決策提供充分論證后的咨詢和建議。 第三,在上述基礎上,協助院領導和人事部門培養、建設起一支適合故宮業務發展的老中青結合的專業干部隊伍。 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是在故宮博物院領導下的有關科研、業務工作的論證、咨詢、指導的學術機構,是院領導的“智囊團”。廣泛聽取有關專家的建議和意見,有助于提高院領導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本著“精兵簡政”的原則,學術委員會下暫時不再設各種專業委員會,但委員們可以根據工作的不同需要,隨時組合,就相關的問題進行討論并以投票表決的方式形成決議。 同時,為廣泛聽取文博界和學術界有關專家的意見,使故宮博物院的業務工作具有更廣泛的社會基礎和更高的權威性,我院還將在近期成立學術咨議委員會,吸收文物、博物館界和與故宮博物院事業相關的學術界的資深專家以及我院具有研究館員資格的各專業知名專家,對我院事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各類業務工作提出建議,進行宏觀指導,溝通我院與國內外同行業間的學術、業務交流。目前,我們已確定了咨議委員會中院內專家的人選,包括徐邦達先生、朱家溍先生、于倬云先生、楊伯達先生、李輝柄先生、張忠培先生、鄭珉中先生、耿寶昌先生;院外專家名單也已初步確定,待取得諸位先生應允后正式聘請。 第二屆學術委員會的成立,是我院業務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它必將帶動我院各項業務工作的蓬勃發展,在統籌規劃我院的陳列、文保、科研、出版、網站建設等各項業務工作、集中科研力量重點攻堅等方面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同時,也必將對全院的整體工作產生深遠的影響,從而使我院在國內外文博界的地位進一步提高,為我院早日邁進國際一流博物館的行列邁出更堅實的一步。 當然,新一屆學術委員會的成立僅僅是一個開始,今后我們所面臨的工作是繁重而艱巨的,希望學術委員會中的各位專家在院黨委的領導下,集思廣益,與各部門通力合作,群策群力,為故宮博物院的發展,為文博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