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名,始置于戰國。此后,博士官制雖歷代相沿,而職能與前已有所不同。清代欽天監博士為欽天監下屬的職官,專司指示更點。
官名,始置于戰國。此后,博士官制雖歷代相沿,而職能與前已有所不同。清代欽天監博士為欽天監下屬的職官,專司指示更點。
王羲之(303—361年),東晉書法家,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出身名門,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故又稱“王右軍”。他早年以衛夫人(鑠)為師,草書學張芝,正書則取法鐘繇,又博覽秦漢篆隸碑刻名跡,自出機杼,創出妍美流變的書體,取代了以往古拙質樸的書風,自成一家。評者謂其草書濃纖折衷,真書勢巧形密,行書遒媚勁健,千變萬化,而體勢自然。對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具有繼往開來的巨大貢獻,對日本書法界也有深刻影響.有“書圣”之譽。所書《蘭亭序》尤膾炙人口,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傳世唐代摹本有《蘭亭序》《快雪時晴帖》《喪亂帖》《寒切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虞帖》等,刻本有《樂毅論》《十七帖》以及唐僧懷仁集王書的《圣教序》等。
晉王羲之所書信札。因第一帖以“十七”二字開始,故名。凡二十七帖,(一作二十九帖),134行,1160字,其中楷書4行20字。據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好右軍(王羲之)書,搜集王書達三千紙,以一丈二尺為一卷,此帖即其中之一。其書疏放妍妙,氣象超然,乃書中之龍,歷來被奉為草書圭臬。今有刻本傳世。
唐太宗李世民所藏王羲之書卷,所集均為王羲之信札,因開頭有“十七日”字,故稱《十七帖》。此帖曾作為唐貞觀年間弘文館學習書法的范本,故又有“館本”之稱。后世《淳化閣帖》等名帖多摹刻上石。此帖反映了王羲之草書的藝術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