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畫家。祖上為東平(今屬山東省)人,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工畫人物、佛道、鬼神,兼善山水、花鳥。曾為畫院待詔,并賜佩金帶。但其性格豪放不羈,不耐畫院規矩,將金帶懸壁而去,人稱“梁瘋子”。畫法有“細筆”、“減筆”兩種,而概括飄逸的減筆畫對后世影響極大。
2011年12月23日下午,應古書畫研究中心的邀請,我院原副院長、研究館員肖燕翼先生舉辦了“趙孟堅《水仙圖》的討論”與“梁楷的《三高游賞圖》與《右軍書扇圖》”的學術講座。兩場講座都是針對繪畫偽作而闡發,其中不僅包含了對作品鑒定的真知灼見,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主講人對如何利用偽作進行學術研究的深遠思考。
在“趙孟堅《水仙圖》的討論”中,肖先生列舉了多家博物館所藏趙孟堅的《水仙圖》,從諸多方面論證了這些藏品均為偽作(詳見“相關鏈接”)。
在“梁楷的《三高游賞圖》與《右軍書扇圖》”的討論中,肖先生通過與梁楷真跡的對比,認為《三高游賞圖》系偽作;對偽作《右軍書扇圖》,肖先生從明清人的著錄、畫作的題跋等方面,說明了前人作偽的事實(詳見“相關鏈接”)。
兩場講座蕭燕翼先生都結合書畫偽作的大量實例,配以清晰的圖片,形象、生動地向大家展示了真作、偽作之間的差別,比如他以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趙孟堅的真跡《墨蘭圖》與各大博物館收藏的題為“趙孟堅”的《水仙圖》對比,分析作品間風格的不同,提示真偽作品的筆法“瀟灑飛舞”與“僵硬呆滯”間的差異;以梁楷《釋迦出山圖》與《三高游賞圖》、《右軍書扇圖》對比,說明宋人筆法“緊、重”,明人筆法“松、輕”的特點等等。
相關鏈接
關于“趙孟堅《水仙圖》的討論”
關于“梁楷的《三高游賞圖》與《右軍書扇圖》”的討論
南宋畫家。祖上為東平(今屬山東省)人,居錢塘(今浙江杭州)。工畫人物、佛道、鬼神,兼善山水、花鳥。曾為畫院待詔,并賜佩金帶。但其性格豪放不羈,不耐畫院規矩,將金帶懸壁而去,人稱“梁瘋子”。畫法有“細筆”、“減筆”兩種,而概括飄逸的減筆畫對后世影響極大。
趙孟堅(1199—1264年),字子固,號彝齋,浙江海鹽人。宋寶慶二年(1226年)進士,官至翰林學士。擅畫水仙、梅、蘭、竹石。梅學揚無咎,竹師文同,并將文同畫墨竹的筆法用于畫墨蘭。其墨蘭畫法對元、明、清畫壇影響很大,被推為墨蘭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