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研究院召開學術工作新聞發布會
        故宮研究院召開學術工作新聞發布會
        故宮研究院召開學術工作新聞發布會
        時間:2015-02-27
          2015年2月27日,故宮研究院學術工作新聞發布會在故宮博物院建福宮花園舉行。會上,故宮博物院宣布成立明清宮廷制作技藝研究所、文博法治研究所,并與中國政法大學、美國世界文物保護基金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簽署了合作協議;會議還向媒體通報了一年來故宮研究院機構整合、機制創新、項目實施、成果出版等學術工作進展情況,并舉行了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中國出土墓志整理與研究”標志性成果《新中國出土墓志》第二期工程《江蘇》[貳](南京卷)一書的首發式。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黃進參加了發布會并講話。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30多年來,故宮博物院文博事業伴隨著國家發展的步伐不斷開拓,未來故宮博物院的發展要面向三個基本方面,即面向世界、面向學界、面向公眾。具體來說,2015年是故宮博物院建院90周年,保護修繕后的慈寧宮壽康宮等區域,東華門城墻及東南角樓都將對公眾開放,開放面積前所未有地提升到65%,讓更多的觀眾有機會感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近年來,故宮博物院聘請多位知名學者擔任客座研究人員,不斷充實壯大博物館的業務隊伍,帶動故宮的學術發展;公布藏品總目,編輯出版各類藏品資料和史料長編,不斷為學界研究提供資源;每年組織科研項目申報,鼓勵中青年學者做項目、搞科研,一些技術型人才也加入相關項目的科研團隊,發揮其特長。此外,故宮博物院實行每月信息發布制度,主動宣傳并回應媒體和社會公眾關切的問題,展示一個不斷開放、包容的故宮博物院形象。
          目前,故宮博物院已經申請成立了“兩院兩基地”即故宮研究院、故宮學院和古建筑保護研究國家基地、文物藏品科技保護國家基地,學術研究力量大大提升。其中,故宮研究院是一個非建制的、開放的研究與交流的學術平臺,將更多地承擔學術研究工作,在創新機制下接納國內外學術界熱心于故宮學術研究的人才,與院內的專家學者深入開展對明清宮廷文化和院藏文物、檔案的研究,組織實施國家和故宮博物院的重大科研課題項目,搭建兩岸故宮的科研合作平臺,在國內外積極開展博物館館際之間和與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學術合作與交流。學術事業發展是故宮研究院的硬道理,是故宮研究院存在的意義所在,需要根據學術事業的發展,不斷拓展學術領域,掌握學術前沿話語權。
          此次會議宣布,在故宮研究院的架構下,明清宮廷制作技藝研究所和文博法治研究所正式成立。
          明清宮廷制作技藝研究所是基于傳統手工技藝傳承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力爭通過學術研究達到技藝保護的目的,頗具文化傳承意義。故宮博物院所藏180余萬件文物中,器物達105萬件之多,所含工藝類別有多達七八十種,或為內務府各作坊制作,或為地方承接宮廷旨意而特制,其技藝代表一個時代的最高水平,成為令人觀止的巔峰之作。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技藝的重視,各類文物作為蘊涵著豐富的文化、藝術、技術等信息的載體,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和重視。只有系統、深入探索和總結明清宮廷制作技藝的發展歷史、各種制作技藝理論與方法,才能提升保護與技藝傳承,為實現傳統技藝的賡續提供學術支持。明清宮廷制作技藝研究所成立后的目標是,到2020年止,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從成立到2016年年底止,啟動《乾隆花園內檐裝修特種技藝恢復實錄》的整理與編輯項目,完成一種以上技藝的總結整理恢復全過程的記錄;啟動與清華大學纖維藝術研究所“清宮藏毯”的合作研究項目,開展前期調研和數據整合,制定研究的技術路線;啟動與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臺灣藝術大學、臺北故宮、法國法蘭西學院、法國里摩日琺瑯藝術博物館等單位的“中國琺瑯藝術研究”的合作研究項目,對清宮收藏的各種質地的琺瑯作一個整體工藝概念性的研究;啟動與臺北故宮博物院“乾隆御制詩文款識玉器的研究”合作項目,探索文物與文獻結合的項目研究模式。完成《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二十一卷本編纂項目。第二步,是從2017年至2020年止,繼續開展《乾隆花園內檐裝修特種技藝恢復實錄》的整理與編輯項目,完善研究并出版研究成果;與“清華大學纖維藝術研究所”合作的清宮藏毯研究項目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中國琺瑯藝術研究”研究項目,成果以論文集、專題展覽、展覽圖錄、專門學術研討會等形式推出。完成“乾隆御制詩文款識玉器的研究”合作項目,出版論文集等學術成果。
          文博法治研究所的成立具有開創性意義,是國內第一家專門研究博物館涉及的法律問題的研究機構。研究所始于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國門之時遭遇到的法律問題,尤其是為深入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和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繁榮文博法治理論特別是故宮保護法律問題的研究而成立的。文博法治研究所將就有關文博行業的法律問題進行專項研究,為包括故宮在內的文博單位參與國家治理,實現法治化提供智力支持。文博法治研究所近中期科研規劃是到2020年,也分兩步走。第一步,自成立到2016年,建立文博法治文庫,合作編纂《故宮博物院理事會制度研究》、《故宮博物院法制史(1925—2015)》、《故宮保護條例專家論證稿》、《文博法治報告(2014、2015)》中英文版和《中國文博典型案例評析》,提升該研究所在國內外文博和法學界的影響力;開通“文博法治”微信公眾號,以新科技手段實現與社會的溝通和聯系,創新法治研究和普法的形式,為文博界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參與籌建中國文物學會文物保護法治委員會、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法律委員會,聯絡文博法治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開展學術研究,為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建言獻策。第二步,是從2017年至2020年,繼續開展基礎理論研究,豐富文博法治文庫,完善并繼續出版《文博法治報告(2016、2017、2018、2019)》中英文版、《博物館法律制度比較研究》、《兩岸三地博物館法律制度研究》、《中國特色博物館法律制度研究》、《博物館知識產權保護研究》等重要研究成果;開展國內外文博法治領域的學術交流,以試點實證研究、召開高層次研討會和派員互訪等多種形式組織各類學術交流活動,承辦中國文物學會文物法治委員會、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法律委員會年會;在2020年紫禁城建成600年前夕,籌備國際性的文博法治學術研討會,確立故宮博物院在文博法治研究方面的學術地位。
          今后,故宮研究院組建新研究機構將始終堅持一個基本規則,即必須與院外學術機構結成合作伙伴,合作開展學術研究,并制定較為成熟的近中期學術規劃。本次發布會的簽約儀式上,明清宮廷制作技藝研究所將與美國世界文物建筑保護基金會、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文博法治研究所將與中國政法大學相應研究院所結成伙伴,分別開展宮廷制作技藝、文博法治學術問題的研究活動。
          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重點介紹了《新中國出土墓志》第二期工程《江蘇》[貳](南京卷)、《中國陶鬲譜系研究》的學術價值與出版意義。前者是項目的首部成果,共收1949年至2012年南京地區出土、南京博物館收藏的歷代墓志321合、523方,約有60多萬字,以東晉南朝和明代的墓志最具特色與價值。后者是給中國陶鬲“修家譜”,是中國陶鬲全景式研究的巨著,是迄今為止關于中國陶鬲最完整最前沿的學術表述,可以保持30年的學術地位。
          故宮博物院的文博事業在發展,故宮研究院的學術事業也在不斷進步,營造更加包容、開放、具有全球視野的學術環境,讓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和學術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希望社會各界能夠一如既往地支持故宮的學術事業。未來,故宮博物院也將以更加開放、探索、進取的姿態,讓故宮厚積的文化底蘊激發出深邃的學術力量,推動文博事業的發展。

        建福宮

        建福宮,面闊三間,卷棚歇山頂,黃琉璃瓦綠琉璃瓦剪邊,帶周圍廊。前檐廊左右與抄手游廊相接,左右廊可通至第二進院。室內明間為寶座,東西次間為休憩之處。室內裝修為金漆描繪,紫禁城建筑中甚為少見,堪稱精品。乾隆皇帝贊其建筑“儉樸而不至陋,環境幽雅而匪遐。”

        故宮研究院

        2013年10月23日成立的故宮研究院是以開放的學術胸襟、創新的機制接納國內外學術界熱心于故宮學術研究的人才,與院內的專家學者共同構建的高端學術研究平臺。故宮研究院成立后,將深入開展對明清宮廷文化和院藏文物、檔案的研究,組織實施國家和我院的重大科研課題項目,搭建兩岸故宮的科研合作平臺,在國內外積極開展博物館館際之間和與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學術合作與交流,不斷培植新生的學術力量,以此全面帶動學術研究、展覽和出版等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努力成為文博界學術研究的重鎮。
        故宮研究院下設一室一站四所五中心,即研究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故宮學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獻研究所、明清檔案研究所和《故宮博物院院刊》編輯部,并聯系故宮博物院的古書畫研究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明清宮廷史研究中心、藏傳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古建筑研究中心,在我院初步形成覆蓋全面、專業突出和梯次完備的學術團隊。

        慈寧宮

        壽康宮

        太后宮之一。位于故宮內廷外西路,始建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元年(1736年)建成。為皇太后居慈寧宮之寢宮,太妃、太嬪們亦隨居于此。

        東華門

        故宮學院

        2013年11月4日成立的故宮學院是一所業務培訓和教育機構,也是國內首家以博物館辦學的模式成立的“學院”。故宮學院響應我國博物館和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發展的最新形勢和需要,圍繞故宮博物院整體事業的發展,面向自身、面向行業、面向全國、面向世界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訓項目與教育活動,為博物館發展提供專業人才支持,踐行博物館公眾教育和社會服務的使命。
        辦學宗旨:故宮學院將立足于服務故宮博物院,健全員工培訓體系,探索適應博物館人員特點的培訓模式與機制,培養員工的新思想和新技能,加強自身能力建設,同時激勵員工將培訓的效果反映在博物館的各項實際工作之中。以此為基礎,憑借故宮博物院在文物鑒定、文物保護與修復、博物館管理、宮廷歷史與建筑研究等領域的優勢,學院還將逐步輻射到國內外博物館及相關業界,逐步成為國內文博行業重要的人才培訓基地,樹立故宮學院自有的品牌特色和過硬的信譽,同時也以教學相長的模式培養一支故宮博物院的中青年專家隊伍。
        辦學內容:故宮學院的業務主要分為四個板塊,分別是故宮博物院院內員工培訓、國內博物館界及相關業界培訓、公眾教育和國際培訓。領域涉及宮廷歷史文化、文物鑒定、文物修復與保護、古建筑保護、博物館實務等;兼顧知識與技能、理論與實踐。以文物鑒定為例,更確切地說應該是“文物鑒賞”,將著重于梳理闡釋文物的歷史、藝術及科學價值,引導聽眾關注文物背后的歷史文化和文明演進。學院的師資將以故宮博物院研究人員和具有資深實踐經驗的人員為基礎,并廣泛吸納國內外專家力量。

        內務府

        全稱“總管內務府”,是清代掌管皇家事物的最高管理機構。始設于清初。順治十年(1653年)六月裁內務府,改設十三衙門。順治十八年(1661年)廢十三衙門,重設內務府。康熙十六年(1677年)內務府初具規模,下設七司三院:廣儲司、都虞司、掌儀司、會計司、慶豐司、營造司、慎刑司、上駟院、武備院、奉宸苑,其職能與國家機構中的六部相對應。另有分支機構一百三十余處。

        裝修

        古建筑外檐和內檐的門窗、槅扇、隔斷、天花等木構件之統稱。以其所處的位置分為外檐裝修和內檐裝修,安裝在檐柱之間的裝修稱為“外檐裝修”,安裝在金柱之間的裝修稱為“內檐裝修”。外檐裝修包括槅扇、檻窗、橫披、簾架、風門等,內檐裝修則是室內的隔斷、屏風、落地罩及博古架等。

        實錄

        古代編年體文獻之一。記述方式以時間先后為序,以最高統治者——皇帝為中心,既記其言行動止,還兼記一朝國政大事。實錄的史料來源主要是時政記、起居注和日錄。 實錄最早產生于南朝蕭梁時期。自唐代開始,前朝皇帝去世,后嗣之君即詔令史官為先君撰修實錄。此后,歷代皆視實錄為必備之作。清代專設有實錄館,不僅由大臣主持纂修,還要由皇帝御審“欽定”。

        琺瑯

        琺瑯,又稱“佛郎”“法藍”“琺瑯”,是一外來語的音譯詞。琺瑯的基本成分為石英、長石、硼砂和氟化物,與陶瓷釉、琉璃、玻璃(料)同屬硅酸鹽類物質。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附著在建筑瓦件上的稱“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瑯”。 金屬胎琺瑯器則依據在制作過程中具體加工工藝的不同,可分為掐絲琺瑯器、鏨胎琺瑯器、畫琺瑯器和透明琺瑯器等幾個品種。

        方略

        方略本意為計劃、權謀、策略之意。清代從康熙年平定“三藩”叛亂起,每當一次政治、軍事行動后,皇帝都要下詔設館修書,紀其始末。是為《方略》或《紀略》。《清會典·辦理軍機處·方略館》:“方略館總裁,掌修方略”。清代纂修《方略》(《紀略》)約有50余種。

        地支

        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總稱,也叫“十二支”。古代用以記時。

        国产亚洲综合成人91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久久影视综合亚洲| 亚洲午夜在线播放| 亚洲视频欧洲视频| 91大神亚洲影视在线|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无码精品| 亚洲综合日韩久久成人AV| 国产偷窥女洗浴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人妻第一页| 国产精品亚洲mnbav网站 |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 亚洲男人在线无码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高清 | 久久亚洲精品人成综合网|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电影午夜|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观看网| 亚洲娇小性色xxxx| 亚洲乱妇熟女爽到高潮的片| 日韩国产精品亚洲а∨天堂免| 日韩在线视精品在亚洲| 亚洲人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精品 美利坚| 亚洲熟伦熟女新五十路熟妇| 亚洲午夜久久久影院伊人|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闲人蜜桃| 亚洲国产午夜精品理论片在线播放 | 亚洲午夜福利717|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咪咕| 亚洲综合婷婷久久| 亚洲a级片在线观看| 久久亚洲精品高潮综合色a片| 亚洲精品和日本精品|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亚洲神级电影国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