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布畫,是西藏特有的藝術作品。可以彩畫、刺繡、堆綾等多種藝術手法創作。彩畫作品使用礦、植物顏料,調以動物膠、牛膽汁等,以保持色澤鮮艷,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鑲以錦邊,上下貫以木軸,以便于懸掛供奉和宣講。題材有佛、菩薩、佛母、護法金剛、高僧、祖師傳記等,現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間風俗者。其形式一般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幾丈見方。
主題:《華采再現:織品和唐卡的修護與傳承》
日期:2017年11月24-26日
自古以來,紡織物在人類的傳承中有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通過不同年代形形色色的載體,紡織物不單能呈現其功能、常規和宗教意義,還能表達人類對美學的追求。古老的織品不僅承載著那時代的文化內涵,亦滿注前人的智慧及其精細工藝。在修復人員、科學家、文物專家、收藏家等人堅持不懈的研究下,配合現今科技的發展,我們才可把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活化起來,與后世共享。
步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隨著紡織技術與物料不斷革新、生活需求改變,許多傳統民族織品服飾和唐卡等逐漸被取代或淘汰,保存這些文物瑰寶更加迫切和需要,好讓當中蘊含的文化意義得以展現,繼續熏陶和啟發下一代。
故宮博物院將與國際文物修護學會(IIC)及香港文物修復辦事處合作于本年11月底舉辦一場為期兩天半,以紡織品修護及相關研究為主題的研討會。“國際文物修護學會-故宮博物院2017香港研討會”將于2017年11月24日至26日在香港歷史博物館舉行,將會集中探討紡織文物的修護議題,討論范圍廣泛,從織造技術、工藝、物料、款式、歷史演進、審美與創作,到修復技巧、藏品保存及科學分析等多個范疇,更會探討傳統織造工藝和藝術風格。所涉及的紡織品種類包括彩繪和梭織唐卡、刺繡、宮廷服飾、傳統和民族服飾、出土織物。18位國際知名的紡織品修復專家和學者將于會上發表文章,分享他們的最新工作項目、案例和研究結果,和與會者分享經驗,交流真知灼見。論文發表將以英語或普通話進行,并提供中英同聲傳譯。
除學術議程外,研討會亦安排了不同的聯誼活動,帶領參加者探索香港本土歷史和精彩的文化,并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業建立工作聯系!有關聯誼活動的詳情,請留意大會網頁稍后公布的消息。
研討會報名費全免,但與會者須自行承擔旅費和安排食宿。大會現設三項參會資助計劃供符合資格的修復師及文博專業人員申請,有興趣人士請到大會網頁了解各資助計劃,進行申請(截止申請日期為4月30日)。
研討會將于6月開始接受報名。
如對研討會有任何查詢,請聯絡籌備委員會:
電話:(852) 2734 2185
郵箱:conservation@lcsd.gov.hk
國際文物修護學會-故宮博物院 2017香港研討會籌備委員會
“國際文物修護學會-故宮博物院2017香港研討會”日程表下載
亦稱布畫,是西藏特有的藝術作品。可以彩畫、刺繡、堆綾等多種藝術手法創作。彩畫作品使用礦、植物顏料,調以動物膠、牛膽汁等,以保持色澤鮮艷,久不褪色。作品四周鑲以錦邊,上下貫以木軸,以便于懸掛供奉和宣講。題材有佛、菩薩、佛母、護法金剛、高僧、祖師傳記等,現代作品也有反映民間風俗者。其形式一般為方形,尺寸小至一尺,大至一丈或幾丈見方。
官名。明清江南織造官署的主官。掌理織作“上用”和“官用”綢緞布匹事務。明代由提督太監出任。清代選派內務府司官擔任,稱織造監督。駐江寧(今南京)、蘇州、杭州等三處,每處一人。統屬于內務府總管大臣,由緞庫郎中具體負責考察評定。織造在駐地以欽差官身份出現,與地方最高長官平行;并且充當“圣上”的耳目,密報所在地方官聲民情,往往由皇帝親信出任。
總成制作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