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風遺韻 曠代絕筆——記“韓休墓壁畫與韓滉《五牛圖》研討會”
        唐風遺韻 曠代絕筆——記“韓休墓壁畫與韓滉《五牛圖》研討會”
        唐風遺韻 曠代絕筆——記“韓休墓壁畫與韓滉《五牛圖》研討會”
        時間:2015-11-20
          2015年9月29日,“韓休墓壁畫與韓滉《五牛圖》學術研討會”在故宮博物院兆祥所召開。故宮研究院與北京大學歷史系、北京大學視覺與圖像研究中心協同舉辦了此次會議。
          會議上半場主要對韓休墓壁畫的圖示內容進行解讀,由故宮博物院研究室主任余輝主持。韓休墓發掘項目的負責人,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專家劉呆運先生就此次考古發掘情況作了詳盡的報告,認為此墓中的出土墓志和墓室壁畫對研究韓氏家族及唐代壁畫至關重要。
          就壁畫的圖示研究,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鄭巖教授和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朱青生教授給予介紹。鄭巖教授認為,單從寫實角度研究圖像或有不妥之處,樂舞圖中的人物是南北方意象的雜糅,并非寫實可以解釋,畫中人物服飾華麗、構圖整齊。薄松年先生提出:唐代美術是一種貴族美術,善于表現精致富麗的內容,借此凸顯貴族社會的需求。樹下高士圖與樂舞圖主題風格不協調。鄭教授解釋,這可能是幻象的雜糅組合,并不構成嚴格的宗教觀念。對鄭巖教授“山水圖行筆粗率”的觀點,朱青生教授持不同意見。他從壁畫中透露的“疏體”和“書畫同源”問題解釋墓中的圖示和筆意;山水圖與顏真卿《祭侄文稿》兩者的運筆有相關性,并非筆法粗率而是我們文化現世起源的追求。
          壁畫是時尚的結合體,圖像之間有一定的關聯。北京大學李淞教授認為樂舞題材多出現在唐代貴族墓室中,圖中場景是唐代宮廷樂舞的生動再現,隱士圖或蘊含墓主人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墓中壁畫是墓主人對理想人格、居所和歸宿的向往,是價值觀自然觀生命觀的體現,構成壁畫結構的內在關聯。
          會議下半場由故宮博物院專家對《五牛圖》的收藏、造型、題跋及修復作報告交流,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朱青生教授主持。
          故宮書畫部張震先生從乾隆題跋入手探討《五牛圖》內涵。他認為最初該圖只是文人的賞玩之物,后強調與“農艱”有關,牛的含義從隱逸轉向農耕。乾隆將項圣謨《臨韓滉五牛圖》、蔣廷錫摹《項圣謨臨韓滉五牛圖》與韓滉《五牛圖》三卷合藏在豐澤園的齋室里,命名為“春耦齋”。通過此命名和乾隆的一系列活動,《五牛圖》變為國家重要農業典禮的附屬物。春耦齋中的《五牛圖》因為特殊的收藏活動具有了政治意義。
          故宮研究室余輝先生和王連起先生對《五牛圖》的造型和跋文分別作了詳細的考證。余輝先生從韓滉生平探求影響《五牛圖》造型的因素。浦津渡出土的四尊鐵牛為公元724年鑄造,而公元777年之后,韓滉南下做官,浦津渡是其出陜的必經之地。韓滉經過此地會有所觀摩并用于創作中。王連起先生根據五牛圖中的三段題跋講述趙孟頫的相關經歷。趙孟頫入仕元朝,自知兼濟天下不可實現,尤其是元世祖晚年,派其當耳目,他十分惶恐,于是要求外調。至元二十八年他從趙仁舉手中購得五牛圖于家中研究。題跋中“不知何時歸太子書房”表明此圖被元英宗強行要走。徐建華先生對《五牛圖》的修復問題簡單介紹。此畫送修前脫色嚴重,由于年限較長,紙張起到氧化作用,礦物質顏色沉積,植物顏色揮發,給畫心清洗造成困難。紙張破損,修補難度較大。另外騎縫章的揭裱造成困難。
          會議最后,與會專家與現場聽眾對《五牛圖》的作者及真偽進行了熱烈討論。余輝先生強調:不要解釋和懷疑一切。若懷疑其真實性,需用可靠材料去證明。
          本次會議專家從考古、圖示、筆法、題跋及修復等方面對韓休墓壁畫及《五牛圖》做出全新解讀,也進一步厘清了韓休墓壁畫發現的重要意義及其重要價值。

        韓滉

        韓滉(723—787年),字太沖,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唐代貴胄和著名畫家,官金紫光祿大夫、左仆射同平章事,德宗(李適)朝歷任宰相、浙東西兩道節度使,封晉國公。擅畫人物和畜獸,以繪田家風俗和牛羊著稱。《五牛圖》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是他的傳世名作,造型準確,形態各別,用線粗勁質樸,設色輕淡沉著,具唐代風范,屬韓滉真跡無疑。

        故宮研究院

        2013年10月23日成立的故宮研究院是以開放的學術胸襟、創新的機制接納國內外學術界熱心于故宮學術研究的人才,與院內的專家學者共同構建的高端學術研究平臺。故宮研究院成立后,將深入開展對明清宮廷文化和院藏文物、檔案的研究,組織實施國家和我院的重大科研課題項目,搭建兩岸故宮的科研合作平臺,在國內外積極開展博物館館際之間和與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的學術合作與交流,不斷培植新生的學術力量,以此全面帶動學術研究、展覽和出版等工作的可持續發展,努力成為文博界學術研究的重鎮。
        故宮研究院下設一室一站四所五中心,即研究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故宮學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獻研究所、明清檔案研究所和《故宮博物院院刊》編輯部,并聯系故宮博物院的古書畫研究中心、古陶瓷研究中心、明清宮廷史研究中心、藏傳佛教文物研究中心、古建筑研究中心,在我院初步形成覆蓋全面、專業突出和梯次完備的學術團隊。

        顏真卿

        顏真卿(709—785年),字清臣,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一說臨沂(今屬山東)人。唐代書法家。曾任平原(今屬山東)太守,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世稱“顏平原”、“顏太師”、“顏魯公”等。書法初學褚遂良,后請教張旭,深悟筆法。參用篆書筆意寫楷書,真書筆力彌滿,端莊雄偉,氣勢森嚴,行書遒勁郁勃,闊達自在,書風明顯區別于二王(羲之,獻之)和唐初諸家,對我國書法藝術的發展有重大影響,世稱“顏體”。與當時另一位書法家柳公權并稱“顏柳”。唐人《書評》論其書:“如荊卿按劍,樊噲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傳世墨跡有正書《自書告身》、行書《祭侄文稿》和《劉中使帖》,碑刻有《爭座位帖》、《多寶塔碑》、《東方畫贊》、《顏家廟碑》、《麻姑仙壇記》、《顏勤禮碑》、《中興頌》等。后人輯有《顏魯公文集》。

        項圣謨

        項圣謨(1597—1658年),字孔彰,號易庵,又號胥山樵,別號松濤散仙、存存居士,浙江嘉興人,晚明大收藏家項元汴之孫。家學淵厚,詩畫俱佳,于歷代諸家多有臨習,尤得力于北宋技法與元人神韻,山水、花鳥、人物無不筆墨清雋,格調高雅,是明末不可多得的自成一格的文人畫家。

        蔣廷錫

        蔣廷錫(1669—1732年),字揚孫,號西谷,又號南沙,江蘇常熟人。康熙四十二年賜進士。雍正元年,世宗胤禛敕其校勘重編《古今圖書集成》,三年告竣。六年授文華殿大學士充《圣祖實錄》總裁,十年卒于任上。著有《尚書地理今釋》、《青桐軒集》等。

        趙孟頫

        趙孟頫(音fǔ)(1254—1322年),元代畫家、書法家,字子昂,號松雪、水精宮道人,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宋宗室,14歲時以父蔭補真州司戶參軍,入元出仕,歷任翰林侍讀學士、榮祿大夫等職,卒贈魏國公,謚文敏。他對詩文音律無所不通,書畫造詣極為精深,“元之冠冕”。其繪畫取材廣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鳥無不擅長。書法鐘繇、“二王”、李邕、宋高宗趙構以及歷代諸家,篆、隸、真、草各臻神妙。倡導師法古人,強調“書畫同源“。其繪畫、書法和畫學思想對后代影響深遠。

        至元

        元朝年號。共有兩個:一為元世祖忽必烈年號(1264--1294年),一為元惠宗妥歡帖睦爾年號(1335--1340年),屬丙子年的為元惠宗年號,故至元二年應為1336年。

        畫心

        是書畫裝潢中對書法或繪畫作品原件的稱呼。

        清洗

        待鍍件涼透,用銅絲刷蘸皂角水輕抖慢刷,將浮在表面白的霜抖掉,便顯現出金光閃閃的鍍層。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 亚洲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欧洲久久久精品| 亚洲色偷偷综合亚洲AV伊人蜜桃 | 亚洲精品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区图片区小说区亚洲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系列|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久久| 亚洲A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按摩|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蜜芽|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专区桃色 |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亚洲字幕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 亚洲 欧洲 日韩 综合在线|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老人 | 国产亚洲中文日本不卡二区| 亚洲综合色7777情网站777| 色噜噜亚洲男人的天堂|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 亚洲av日韩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 亚洲日本乱码一区二区在线二产线 | 日韩亚洲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亚洲欧美国产国产综合一区 | 亚洲成年人电影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 亚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图片 | 在线观看亚洲专区|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a|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午夜久久久久久|